腎小球腎炎是常見的腎臟疾病, 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其常見臨床表現如下:
1、水腫
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導致水、鈉瀦留;蛋白質從尿中丟失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 導致水分瀦留;腎素分泌增多, 引起繼發性醛固酮分泌增多, 腎小管鈉、水重吸收增多等多種因素, 是引起腎性水腫的原因。 輕者僅有體重增加(隱性水腫), 重者可全身腫脹, 甚至腹(胸)腔多量積液。
2、蛋白尿
腎小球腎炎時, 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血漿白蛋白由基膜濾過, 而產生蛋白尿, 所以腎小球腎炎的最重要的特點是蛋白尿。
3、管型尿
管型是尿內蛋白質凝固和沉澱所形成的, 所以在腎小球腎炎時, 尿內應當有管型。 應注意的是, 尿中只有蛋白質而無管型, 不能反映腎小球的病變。 反之, 只有管型而無蛋白質也不提示腎小球病變。 只有在尿中既有蛋白質又有管型時, 才提示腎小球的病變。
4、高血壓
腎臟通過調節水、鈉代謝, 影響有效迴圈血容量, 同時產生腎素, 影響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而導致高血壓。 慢性腎小球腎炎時高血壓發生率為33。 3%, 尿毒癥發生率為84%。
5、貧血
腎性貧血常由水分瀦留所致的稀釋;腎小球嚴重病變時, 紅細胞生成素減少而出現貧血。 貧血一般為正常形態、正常色素性貧血。
6、氮質血症和尿毒癥
它是腎小球病變到終末期時出現腎功能不全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