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老中醫多囊腎處方

多囊腎老中醫處方知多少?對腎病飲食您有所認識了吧, 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可以輔助治療疾病, 例如:合理的飲食, 適當的運動, 樂觀的心態, 充足的睡眠等, 只有養成這些日常生活習慣便可以有效的遠離疾病。

方1組方:三棱15g, 莪術15g, 青皮10g, 當歸10g, 白術10g, 木香6g, 檳榔10g, 郁金10g, 甘草6g。

加減:

⊙胃納不佳, 加山楂15g, 神曲10g;⊙腰腹疼明顯, 加元胡15g, 川楝子10g。

可治:多囊腎, 腹塊軟而不堅, 腰酸腹脹, 脹多於痛, 舌質暗, 苔薄白, 脈弦有力。

用法:水煎, 分兩回服, 每天一劑。

方2組方:桃仁10g, 當歸10g, 川芎10g, 赤芍15g, 香附10g, 元胡15g, 三棱15g, 莪術15g, 鱉甲15g, 土鼈蟲10g, 甘草6g。

加減:體倦乏力,

面色不華, 加黨參15g, 黃耆15g。

可治:多囊腎, 腹塊明顯增大, 質硬, 按之痛甚, 腰脅脹痛, 體倦乏力, 形體消瘦, 面色晦滯, 舌暗, 脈弦細澀。

用法:水煎兩回, 藥液對勻, 分兩回服, 每天一劑。

方3組方:制附子15g, 白術10g, 茯苓15g, 當歸10g, 川芎10g, 丹參15g, 蘇葉15g, 大黃6g, 澤瀉10g, 牛膝15g, 車前子15g。

加減:

⊙形寒肢冷, 加牡桂5g, 仙靈脾15g。

⊙嘔吐噁心, 加姜半夏10g, 薑竹茹10g。

可治:多囊腎, 腹塊堅硬, 疼痛加劇, 精神委靡, 納食減少, 或者有嘔吐噁心、尿少、浮腫等, 面色晦暗, 舌紫暗, 苔白或者濁膩, 脈沉細。

用法:上藥先使用涼水浸泡半個小時, 煎煮兩回, 藥液混合後分別在早晨和晚上服用, 每天一劑。

方4組方:白術20g, 茯苓20g, 豬苓30g, 澤瀉15g, 黨參30g, 青皮8g, 陳皮8g, 橘梗15g, 木香10g, 桂枝10g, 莪術8g, 香附12g。

加減:

⊙脾虛納減便溏, 加山藥、白扁豆、蓮子肉, 亦可加服香砂六君子丸。

⊙腰酸冷痛, 加附子、牡桂、乾薑。

⊙脾氣虧虛不能統攝而有尿血者, 加炒蒲黃、三七粉、琥珀粉。

⊙尿裡有砂石排出, 加雞內金、海金沙、金錢草。

可治:多囊腎, 胸悶腹脹, 腰酸楚或者板滯不舒, 納呆或者食後脘脹, 面色萎黃, 腹塊脹痛, 或者下肢浮腫, 小便不利, 舌淡苔白膩, 脈沉細。

用法:用水煎服, 每天一劑。

方5組方:大黃10g, 制附子10g, 細辛3g, 法半夏15g, 茯苓20g, 枳實12g, 竹茹12g, 大腹皮15g, 丹參15g, 益母蒿20g。

加減:

⊙痰熱重而心煩口苦者, 加黃芩、黃連。

⊙腹脹痛, 加白芍、桂枝。

⊙腫塊巨大者, 加炙鱉甲、炒山甲、莪術。

⊙偏陽虛者, 加牡桂、仙茅、巴戟天;⊙陰虛陽亢而頭暈頭疼者, 加白蒺藜、石決明、天麻、酸棗仁、龍骨。

⊙陰虛內熱, 小便短赤, 或者帶血絲者, 加黃柏、知母、旱蓮草、白茅根。

可治:多囊腎,

形體消瘦, 面色黧黑, 腹大堅滿, 塊大拒按, 尿少浮腫, 或者兼嘔吐噁心, 或者畏寒肢冷, 小便清長, 舌淡胖, 脈沉細。

用法:水煎, 分兩回服, 每天一劑。

方6組方:制附子9~24g, 乾薑6~15g, 牡桂3~9g, 柴胡9~15g, 白芍9~15g, 香附9g, 豬苓9g, 陳皮9g, 澤瀉9g, 生薏苡仁15g, 巴戟天15g, 仙靈脾15g, 豆卷30g, 補骨脂。

加減:

⊙血尿, 加白茅根、藕節、側柏炭、茜草等。

⊙腰疼, 加杜仲、續斷、桑寄生等。

⊙肝區和上腹疼, 加黃連、川楝子炭、烏藥、乳香、沒藥、元胡。

⊙食欲差, 加砂仁、白豆蔻、神曲、麥芽、穀芽。

⊙血壓高, 去柴胡, 加夏枯草、龍骨、牡蠣、牛膝。

⊙貧血, 加當歸、雞血藤8。

可治:多囊腎。

用法:用水煎服, 每天一劑。

說明:結合西藥以脫水利尿為主, 配合保肝和對症支持療法。 脫水劑採用甘露醇或者山梨醇, 利尿劑有雙氫克尿塞、氨苯喋啶、呋喃苯氨酸、安體舒通等。

方7組方:生地黃34g, 生白芍12g, 懷牛膝35g, 生龍骨24g, 生牡蠣24g, 鱉甲15g, 丹皮12g, 血餘炭10g, 炒蒲黃9g, 茜草30g, 香附。

加減:

⊙如見嘔吐、噁心、口苦者, 合用黃連溫膽湯, 或者選加黃連、竹茹、膽南星、制半夏。

⊙兼見頭疼眩暈者, 加鉤藤、羚羊角。

可治:多囊腎, 腰部腫塊明顯, 腫而不堅, 難以俯臥, 尿赤帶血, 或者尿急、尿頻、尿痛, 或者五心煩熱, 舌紅少苔, 脈細數。

用法:水煎兩回, 藥液混合後分別在早晨和晚上服用, 每天一劑。

多囊腎的老中醫處方知多少?通過上述對腎病注意的介紹, 相信大家有了一定的瞭解, 另外小編提醒大家, 身體有了不適請及早就醫, 切勿耽誤病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