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藥引子”,中藥治病的導遊

“藥引子”還有增強療效、解毒、矯味、保護胃腸道等作用。 在一張處方中, 需不需要藥引子, 由醫生根據病情而定, 一般不需要病家自己去配製。 要病家自己去配製的藥, 往往是該醫院或藥店配不齊, 要求病家到其它醫院或藥店去配, 或自己採集的藥品。 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藥引子。

1.米湯 能補脾益胃, 固護其氣。 脾胃虛弱及腸道疾患的病人在服用中藥時, 都宜以此為引。

2.醋 味酸, 可散瘀止痛, 解毒, 矯味。 常用於婦人赤白帶下、血崩便血、腹痛等症。 取醋2湯匙左右, 衝開水半杯, 此即為醋引。

3.蜂蜜 有補中緩急, 潤肺止咳,

潤腸通便等功效。 治療肺燥咳嗽、腸燥便秘、十二指腸潰瘍等症常以此為引。 用一杯水沖 1~2湯匙即可。

4.紅糖 性味甘溫。 治療血寒血虛諸症, 如產後惡露不下、口幹嘔噦、虛弱血痢等症, 常取紅糖10~30克, 沖水半杯或一杯, 此即為紅糖引。

5.大棗 能補脾胃, 益氣生津, 調和營衛, 和解藥毒。 治療脾胃氣虛、產後血虛、心悸怔忡等虛弱症者, 均宜以此為引, 一般用5~10枚熬湯即可。

6.食鹽 中醫認為咸走腎, 故腎臟病證, 如虛弱乏力、陽痿遺精、腰痛及發稀者, 服用補腎類中藥時, 取食鹽 1~2克溶于100毫升溫開水, 即可為引。

7.生薑 有散風寒, 暖腸胃, 止嘔逆的作用。 治療風寒感冒、陰寒胃痛、吐瀉腹痛的方中常以此為引。 一般用3~5片(約9~15克), 煎水得湯適量, 此即為姜湯引。

8.酒 能通血脈,

驅寒氣, 行藥勢, 小量低濃度的酒能增加胃的吸收功能;中等量可擴張血管而致皮膚發紅溫暖。 故服用治療脾胃虛弱、血脈不利、寒氣疼痛等症時常以酒為引, 一般以黃酒為佳, 約用 20~25毫升溫服。

9.蔥白 有通陽散寒的作用。 治療風寒感冒, 以蔥白2~3莖, 切碎煎得湯水適量, 即為蔥白引, 送服中藥, 有助於發汗。 此外, 服用治療毒惡瘡的蟾酥丸時, 習慣用蔥白少許同丸藥一起嚼爛, 以黃酒送下, 有助消散之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