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明星”崇拜, 讓其健康成長起來?心理學告訴我們:對強者的崇拜, 是孩子成長的需要。
一、孩子在“崇拜”中成長
人的成長多數從“崇拜”開始
心理學發現, 人的“意識”是階段性發展的, 以七年為一個週期;而人為了成長, 在每個發展階段, 都有其崇拜的物件。
第一個成長階段:從出生到大約七歲換乳牙之前。
這個階段, 是孩子快速長身體的階段。
此時, 在幼兒的意識中, 他自己和世界是一個統一體, 周圍的一切都影響著他的生命的構成, 因此幼兒本能地以模仿來學習。 因為父母為其提供了生存的保障及生活指導,
第二個成長階段:七歲到青春期。
這時孩子的身體發育已經完成, 從心理上說, 他要像小狐狸那樣脫離母親而獨立生存了。 此時, 他再不視父母為偶像, 而是在家庭之外尋找“父母替代者”, 尋找新的楷模和權威力量來追隨, 並通過感覺來學習, 模仿, 崇拜, 在“崇拜”中成長。
此時的崇拜物件是彌散性的, 他要酷, 要是成功者等。
一位朋友說, 她上初一時, 在學校廣播裡聽26屆世乒賽實況轉播, 說莊則棟的抽球, 其勢如猛虎下山;說張燮林的削球, 其形如海底撈月。 賽後, 莊則棟等冠軍隊代表, 到她們所在城市進行表演賽, 而當時正逢期末考試, 但她們卻不管不顧, 因沒有票,
第三個成長階段:青春期到二十一歲。
此時, 孩子的心智逐漸走向成熟, 形成了個人的判斷力、獨立的思想和抽象的理想, 他們開始在外部世界尋找榜樣和追求自己的理想, “榜樣”是他們崇拜的目標, 給了他們成長的動力和方向。
現在老三屆的很多女同學, 都說她們當年最崇拜的是居里夫人。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學生, 幾乎都崇拜保爾·柯察金, 他們均會背誦那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憶往事, 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 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臨死的時候, 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 ”他們吟誦著這段名言長大, 吟誦著這段名言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想知道更多有關成長心理的資訊, 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