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尿病人突然失明 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如果不是因為奶奶突然失明, 我壓根不相信, 糖尿病竟然會引發出這麼嚴重的併發症, 簡直太可怕了……”

說起奶奶突然失明的事情, 小李仍然心有餘悸。 在他看來, 糖尿病和眼睛失明是完全搭不上邊的。 事實上, 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以及家屬, 也並不太清楚這個可怕的併發症。

那麼, 為什麼會失明呢?原因是血糖下降太快導致的, 糖尿病會引起眼底視網膜病變, 而血糖下降太快恰恰加劇了視網膜病變。 小李的奶奶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

李奶奶今年78歲, 有十幾年的糖尿病史。 去年發現眼底有少量出血,

但因為沒有影響視力, 就沒有繼續檢查治療。 一個月前, 李奶奶身體經常不舒服, 出現乏力口渴等症狀, 自己在家查了血糖, 發現血糖高的可怕。 李奶奶沒有去醫院, 而是自己加大了降血糖藥物劑量, 血糖很快就恢復了正常水準。 正當一家人高興之余, 李奶奶卻說右眼看不見了。 一家人急忙將李奶奶送到醫院, 經過診斷, 結論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左眼玻璃體出血。

小李一家人非常奇怪, 明明血糖控制的很好, 為什麼會眼睛失明呢?醫生告訴家人, 眼底病變一旦出現, 短期控制血糖幾乎沒有作用。 如果在較短時間內快速降低血糖, 反而可能加重視網膜病變。 因為血糖下降後, 視網膜血流量減少, 而視網膜血管自動調節能力改善較慢,

就會導致缺血加重。

李奶奶失明是一次非常慘痛的教訓,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以能否快速降低血糖作為糖尿病治療好壞的標準, 認為能快速降低血糖到正常範圍的治療方案就是好的, 而血糖降低速度慢就是治療效果不好。 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非常不科學的。

早在1988年, 日本東京大學漢方中醫藥研究中心, 日本未病醫學研究中心所長天野曉教授就提出了階梯式控糖的理論, 以平緩均衡比例逐漸降低血糖, 控制血糖過高, 嚴格杜絕低血糖以及併發症的發生, 循序漸進式的平穩控制血糖辦法為理論基礎, 提倡治“未病”, 以重視預防血糖忽高忽低, 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為治療核心。

這種治療新思路受到了日本民眾的廣泛認可,

在高發慢性病——“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階梯式控糖療法在控制血糖方面採用每次血糖降低比例約為原血糖的10%——20%逐級降低的辦法, 在血糖降低到正常血糖範圍值之後, 長期調控保持穩定血糖值, 修養恢復機體各項機能。 這個理論不僅為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找到一條出路, 更為預防糖尿病併發症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試想, 如果小李家人也懂得階梯式控糖的理論, 那麼, 就不會出現李奶奶失明的悲劇了。

那麼, 如果眼部已經病變, 那麼該怎麼治療呢?

醫生說, 大部分患者會選擇中藥治療, 而不是依賴于西醫的診斷和檢測。 中藥具有改善眼內微循環, 幫助眼內血吸收的作用。

可是當病變嚴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就只能緩解症狀, 而不能阻止病變了。 所以, 一但發生糖尿病眼部病變, 一定要配合眼部治療使病變穩定。 患者需要明白, 這時候即便血糖控制住了, 身體狀況有所好轉, 也不能夠逆轉眼部病變的現實。

醫生還告訴小李, 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 也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發病5到10年後, 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佳, 眼底就會逐漸產生病變。 視網膜病變初期一般沒有眼部自覺症狀, 偶爾會出現眼睛疲勞。 隨著病情發展, 可有不同表現, 如出血、水腫、滲出, 嚴重者新生血管生長, 玻璃體大量出血, 或出現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及牽拉性視網膜脫離,

可致視力嚴重損害。

因此, 醫生建議, 糖尿病患者確診後要進行全面檢查, 平時要定時監測血糖, 每年體檢, 每三個月查糖化血紅蛋白, 防止血糖失控。 眼部併發症方面, 尤其需要做眼底檢查, 發現視網膜病變要及時治療, 控制病情發展, 以免因血糖波動或其他系統病變導致失明。 而且, 無論視力有無改變, 均應接受定期的眼部檢查:血糖控制穩定的患者, 每半年散瞳檢查一次眼底;血糖控制不穩定的, 每三個月檢查一次。

通過這次經歷, 小李家人在照顧奶奶的事情上更加上心了。 糖尿病存在著患者和家屬沒有辦法預知的可怕可能性, 積極治療, 不盲目追求快速降血糖, 堅持檢查, 把風險降到最低, 才是對患者最大的關心。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