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小兒腹瀉“六要”

方法步驟:

01 要:要讓患兒臥床休息, 避免體力消耗過多。 同時注意及時補水, 可口服補液鹽(ORS液), 每次一包, 用溫水沖至1升, 頻頻喂服。

02 要:調整飲食, 減輕胃腸道的負擔。 腹瀉急性發作時, 媽媽可以給孩子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米湯、糖鹽開水, 也可食用蛋白質含量少的流質食物, 使消化道得到暫時的休息, 以加快疾病的痊癒。

03 要: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 孩子的腹部容易受寒, 而患有腹瀉的兒童, 腸蠕動已經有所加快, 如腹部再受涼, 腸蠕動更快, 會加重病情。

04 要:注意臀部的護理。 由於排便次數增多, 肛門周圍的皮膚及黏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家長在護理時需特別注意。 孩子便後應用細軟的衛生紙輕輕地擦或用紗布蘸水輕洗, 再塗些油脂類的藥物, 以避免糞液與皮膚摩擦引起皮膚疾病。 患兒用過的便具及被污染的衣物、床單, 都要及時洗滌並消毒, 以免反復感染或傳染給其他人。

05 要:愛心按摩。 如果病情不是很重, 而孩子吃藥又非常困難, 家長可以給孩子按摩, 以增強其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幫助止瀉。 具體方法如下:第1步:讓孩子仰臥, 家長和孩子面對面, 用一手掌面沿逆時針方向揉摩腹部約15分鐘。 第2步:同上姿勢, 家長用中指按揉肚臍周胃。 第3步:患兒取俯臥位, 家長由下而上推脊柱及脊柱兩側肌肉隆起的部位, 推至發熱為好。

第4步:同上姿勢, 家長用食指逆時針方向按揉尾骨端50次, 再由尾骨端自下而上直推30次。

06 要:恢復飲食時, 應遵循“緩進”原則。 孩子病情好轉, 可以進食東西的時候, 媽媽從米湯、稀藕粉或稀釋的牛奶開始, 由少到多、由稀到濃, 逐步增加食物的量。 一般情況下, 應於治療48小時後給予足夠熱量, 5天左右恢復正常飲食。 除食欲不振和嚴重嘔吐外, 給孩子增加飲食, 媽媽是無須顧慮很多的。 因為禁食時間過長或增加熱量過慢, 都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孩子腹瀉後, 體內營養儲存消耗得差不多了, 增加食物後, 雖然大便次數可能增多, 但腸道的吸收量與食入量是成正比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