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中醫學理論看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各個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內外相通、表裡相應、彼此協調、相互為用的整體, 因此刺激機體的某個部分或者某個部位發生變化時, 都會引起相應的全身變化。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皮部, 它的分佈是與經絡緊密相連的。 《素間·皮部論》曰:“皮部以經脈為紀”, “凡十二經絡脈者, 皮之部也”。 《靈樞·九針十二原》:“滿則泄之, 菀陳則除之, 邪勝則虛之。 “十二皮部在人體的生理、病理和診斷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皮層的特定位置給予適當的針挑刺激,
2.從臨床效果看
(1)疏通經絡, 活血止痛 對治療周圍性面癱、坐骨神經痛、頸椎病、肩關節周圍炎、肌肉勞損、頭痛等痛症, 以及經絡阻塞所致的多種疾病, 都有較好的療效。 實驗證明, 挑針能改善人體血管微循環。
(2)消炎解毒, 清熱消腫 對治療急性淋巴管炎、急性結膜炎、膽囊炎、闌尾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均有較好的療效。 實驗證明挑針有增加白細胞計數的作用。
(3)祛痰解痙, 軟堅散結 對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乳腺增生症、子宮肌瘤以及皮下結節等病症均有較好的作用。
(4)調和陰陽, 健脾開胃 挑針對于脾陽不振、運化失職而成的小兒營養不良有較好的作用。 實驗證明, 挑針能升高基礎代謝率, 增加唾液分泌, 增強唾液澱粉酶的作用。
綜上所述, 挑針療法治病不僅有理論依據, 而且具有臨床意義。 有人認為挑針療法能提高機體免疫水準, 故有消炎止痛的作用;有人認為它能提高中樞興奮點, 所以能緩解止痛;亦有人提出, 挑針療法可借助神經反射的作用來調整機體的功能, 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挑針療法通過對末梢神經的輕微刺激, 引起大腦高級神經的回饋反應, 激發和調節神經功能, 從而調整機體各部分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