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 拔罐是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之一, 一般拔罐後局部皮膚會出現出血點、瘀血等現象, 拔罐後起水泡也是比較常遇到的事情。 究其拔罐出水泡的實質就是皮膚皮下充水, 體內的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以及水分在負壓的作用下透過皮下組織, 進入並停留在皮膚中, 這樣就形成了水泡。
拔火罐身體長水泡, 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體內風寒濕濕毒較盛, 以濕氣最為突出。 起泡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 有時拔罐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 這也是濕邪的表現。
2、留罐時間有點長。 這一點因人而異,
3、罐子溫度較高。 這一點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罐體溫度過高, 這時留罐的話, 就會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異。 同一個人拔罐, 有的部位沒問題, 有的部位起泡, 總的規律是背部、兩脅、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過重。 如果拔罐過重, 人體超出了承受能力也會起泡。
總之, 水泡的大小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機體內痰飲水濕的情況。 水泡比較明顯, 數量較多, 色白, 周圍皮膚溫度不高則為寒濕證;水泡不太明顯, 數量較少, 色微黃, 或者渾濁, 周圍皮膚溫度較高則為濕熱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