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多動症在醫學上一般稱之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多動症是兒童和青少年期間最為普遍的心理障礙之一。 下面我們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小兒多動症?
五大因素引發小兒多動症
一、社會、家庭、心理因素
不良的社會環境、破裂的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意外精神刺激等都易導致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動。
二、遺傳、素質因素
許多多動症兒童的父母小時候也多動;不少母親反映患兒在胎兒期就好動, 出生後好哭, 入睡困難, 進食不好, 難以照顧。
三、精神發育受損或成熟延遲
此類兒童行為較幼稚,
四、生物化學及代謝因素
經大量研究證實, 多動症兒童中樞單胺類受體(一種神經介質, 起傳遞大腦資訊的作用, 是與精神活動密切相關的化學物質)更新較慢;也有研究發現, 維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劑或色素所致的代謝紊亂與兒童多動行為有關。
五、金屬元素中毒
鉛中毒是比較流行的理論, 但並非同一種情況的孩子都多動, 所以這一因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多動症兒童的心理缺陷
1、多動症兒童卻對外界的事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失去敏感, 上課不能專心聽講, 心不在焉, 看書、看黑板常常顧此失彼, 甚至東張西望, 不知所從。 視覺缺乏主動性和定向性,
2、時間觀念的缺陷也使多動症兒童出現認知障礙, 如上學遲到早退, 忘記做作業, 辦事拖延, 寫字抄錯或漏抄, 沒有方向意識, 上下左右不分等等。
3、兒童感知上的缺陷使之對事物的認識和體驗發生偏離, 從而心理變得異常, 意志薄弱, 性格波動。 多動症兒童性格往往孤僻、任性, 自控力差。
多動症兒童與頑皮兒童的區別
注意力方面:患多動症兒童在任何場合, 都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即使是看“小人書”、“動畫片”時, 也不能專心致志;但頑皮兒童卻不同, 在看喜歡的“小人書”、“動畫片”時, 能全神貫注, 還討厭其他孩子的干擾。
行動目的性方面:頑皮兒童的行動常有一定的目的性,
自控能力方面:頑皮兒童在嚴肅的陌生的環境中, 有自控能力, 能安分守己, 不再胡吵亂鬧;多動症患兒卻無此能力, 常被指責為“不識相”。
如何防治多動症?
專家認為, 除了要培養孩子一心一意的習慣外, 預防還要從孕期開始, 胎位不正、剖腹產等都有可能引起多動症。
要注意培養孩子一心一意的習慣, 孩子邊看電視邊吃飯的習慣不太好。
另外, 講故事也要注意方法, 才能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講故事時要注意多提問, 讓孩子帶著問題聽故事。 治療兒童多動症, 可加強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培養, 多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
多動症兒童注意力相當容易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