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某, 女, 今年65歲。 患者自述有咳嗽咳痰1個月餘, 病發作時, 惡寒發熱, 咽喉痛, 咳嗽咳痰, 痰少清稀, 有支氣管炎病史。 在當地醫院給予青黴素、利巴韋林針輸液治療3日, 續服口服藥物治療。 症狀有所緩解, 但咳嗽咳痰依然如故。 診見咳嗽咳痰、痰量少, 色呈白色泡沫狀, 不容易咳出, 遇寒咳嗽加重, 咳嗽時小便失禁, 舌淡, 苔薄膩, 脈細滑。
辨證:肺腎兩虛, 痰濕內阻。
治則:理氣化痰, 補腎縮尿。
處方:二陳湯合縮丸加減。
方藥:茯苓、山藥各12克, 陳皮、五味子、烏藥、益智仁、紫菀、款冬花各8克, 姜半夏7克, 甘草5克。 7劑。 水煎, 分3次服, 每日1劑。
二診:遺尿已除, 咳嗽咳痰稍緩, 原方去烏藥、山藥, 加入桑白皮、浙貝母各10克, 水煎, 再服7劑。
三診:咳嗽咳痰基本緩解, 神疲乏力, 舌淡, 苔薄白, 脈細。 囑咐患者繼續服藥7劑, 以善後。 1個月後, 郭某告知已獲痊癒。
本病咳嗽咳痰伴尿失禁, 中醫稱為膀胱咳, 多見於老年人。 屬本虛標識之證, 與肺、膀胱、腎有關。 肺為氣之主, 腎為氣之根, 肺氣欠虧, 日久及腎, 腎氣不足, 膀胱失約, 咳而遺尿。 方中烏藥、益智仁、山藥, 具有溫腎祛寒、縮尿止遺的功效, 標本兼治, 故收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