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一種我們熟悉的疾病, 兒童是多發人群, 我們要注意兒童的身體變化, 在出現了不正常的情況後, 要及時的到醫院進行檢查, 而且也要重視合理的治療和護理。
百日咳症狀
1、從發病開始至出現痙咳, 一般約1~2周。 開始症狀類似感冒, 除咳嗽外, 可有流涕、噴嚏、輕度發熱, 也可只有乾咳, 並不引起注意。 當其他症狀逐漸消失時, 咳嗽反而加重, 日輕夜重, 漸呈痙咳狀。
2、第2~6周為痙咳期, 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為主要症狀。 發作時頻頻不間斷的短咳十餘聲或數十聲為呼氣狀態, 最後深長吸氣, 因其時喉部仍呈痙攣狀態,
3、間歇期痙咳時有瘀血現象, 常見顏面及眼瞼浮腫, 陣咳劇烈時, 可出現鼻衂、咯血及眼結膜下出血等, 甚至發生顱內出血。 痙咳頻繁者容易影響睡眠, 致使患兒疲倦、不喜活動、食欲減退, 加上嘔吐, 繼發感染, 可致營養障礙。
百日咳的治療
1、一般治療:按呼吸道傳染病隔離保持室內安靜、空氣新鮮、溫度適當, 注意避免誘發患兒痙咳的因素, 進食營養豐富, 易於消化的食物, 注意補充各種維生素和鈣劑。 鎮靜劑能減少患兒因恐懼、憂慮、煩躁而誘發的痙咳,
2、抗菌治療:卡他期應用抗生素可以減輕甚至不發生痙咳, 進入痙咳期後應用, 則不能縮短百日咳的臨床過程。 但可以縮短排菌期及預防繼發感染, 首選紅黴素, 百日咳桿菌對紅黴素敏感, 能滲進呼吸道分泌物中達到有效濃度, 劑量:每日30~50mg/kg, 口服或靜脈滴注。 7~14為一療程。 近年一些新的大環內酯抗生素如羅紅黴素每日5~10mg/kg,
3、併發症治療:合併支氣管炎或肺炎時給予抗生素治療, 單純肺不張可採取體位引流、吸痰、肺部理療等, 必要時用支氣管鏡排除局部堵塞的分泌物。
合併腦病時可用複方氯丙嗪或苯巴比妥鈉抗驚厥治療。 出現腦水腫可用20%甘露醇, 每次1g/kg靜脈注射, 必要時尚可用地塞米松靜脈滴注。 免疫球蛋白可用於腦病患兒, 亦可使痙咳減輕, 內含高價抗毒素及特異免疫球蛋白, 用量15ml/kg, 靜脈注射, 72小時內見效。
4、中醫治療:中醫稱百日咳為“頓咳”、“鷺鷥咳”、“疫咳”。
(1)初咳期(外感風熱):宜疏風清熱、化痰降氣。 常用桑菊飲加減:桑葉、菊花、薄荷、杏仁、桔梗、連翹、蘆根、甘草等。 高熱加生石膏、黃芩、山梔, 痰多加天竺黃、川貝。
(2)痙咳期(痰熱閉肺):宜清熱化痰、肅肺降逆。 常用麻杏石甘湯、瀉白散合溫膽東加減:麻黃、生石膏、杏仁、甘草、竹茹、半夏、陳皮、枳殼、茯苓、桑皮、地骨皮。 若汗出熱盛者, 重用生石膏、黃芩、知母。 伴目睛出血者, 加青黛、白茅根、玄參。 痰多粘稠者, 加天竺黃、海浮石。
(3)恢復期(肺脾兩虛):宜益氣養陰、補肺健脾。 用人參五昧子東加減: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麥冬、五味子等。 若氣虛為主, 加黃芪、生牡蠣, 如咳嗽仍重, 加款冬花、紫苑、地骨皮、川貝等。
百日咳護理
1、要及時隔離4—6周。 在家中最好讓孩子單獨居住一個房間或一個角落;防止不良刺激,
2、病兒居室要保持空氣新鮮, 但又要防止感受風寒, 衣被勤洗曬, 保持清潔。 發病後, 病兒要注意休息, 保證睡眠, 對夜間咳頻影響睡眠的孩子, 可酌情給予鎮靜藥。
3、注意飲食調節, 要保證每天熱量、液體量、維生素等營養素的供給。 特別是咳嗽嘔吐影響進食的病兒, 食物要求幹、軟易消化。 做到少量多餐, 隨時補充。 忌食生冷、辛辣、肥甘等食品。
4、及時排痰, 防止呼吸暫停。 可以給予一些能稀釋痰液的藥物, 以便痰液咳出, 但咳嗽反應重及小嬰兒不宜應用, 嚴重的痰涎阻塞, 要用吸痰器將分泌物吸出。
5、發生呼吸暫停、青紫缺氧、驚厥時, 要給予人工呼吸(有條件可使用呼吸機)、氧氣吸入、吸痰, 驚厥時要用止驚藥。
接種百白破疫苗預防
預防接種是預防百日咳的最好方法。在小兒出生後2-3月開始,每隔4周注射一針百白破三聯疫苗,連續3次。一年後首次進行強化注射,4-6歲再進行第二次強化注射。
對沒有進行過預防接種的體弱寶寶,如已接觸過百日咳的患病寶寶,可注射丙種球蛋白,以增強機體的防禦機能。對以前已經接受過預防接種的寶寶,可再注射一次百日咳疫苗,以促使產生抗體,加強其免疫力。
驚厥時要用止驚藥。接種百白破疫苗預防
預防接種是預防百日咳的最好方法。在小兒出生後2-3月開始,每隔4周注射一針百白破三聯疫苗,連續3次。一年後首次進行強化注射,4-6歲再進行第二次強化注射。
對沒有進行過預防接種的體弱寶寶,如已接觸過百日咳的患病寶寶,可注射丙種球蛋白,以增強機體的防禦機能。對以前已經接受過預防接種的寶寶,可再注射一次百日咳疫苗,以促使產生抗體,加強其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