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嘔吐的問診

嘔吐是一個症狀.有物有聲謂之嘔, 有物無聲謂之吐, 無物有聲謂之幹嘔, 因為臨床上嘔與吐常常同時發生而難於區分, 故汁稱為嘔吐。 嘔吐發生的病因病機為外邪侵襲, 如風、寒、暑、濕之邪及穢濁之氣客於胃腑, 或飲食所傷, 食積內阻, 傷胃滯脾;或情志失調, 橫逆犯胃;或脾胃虛弱, 運化失職, 濕濁內蘊。 以上病理變化均可導致胃失和降, 胃氣上逆而出現嘔吐。 正如《聖濟總錄·嘔吐》說“嘔吐者, 胃氣上而不下也。 ”總的治療原則當以降逆和胃為大法。

西醫的急性直腸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幽門不全梗阻、胃神經官能症等疾病出現嘔吐時均可參照本證間診及治療。

(一)問診要點

嘔吐一證通過臨床問診、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實驗檢查即可診斷。 在採集病史時應詢問其嘔吐發生的原因, 嘔吐物的性狀、顏色及氣味, 還有嘔吐的時間, 以與反胃相鑒別;女子尚應詢問是否伴有閉經等, 以排除妊娠嘔吐;還應詢問病人有無與傳染病接觸史, 以除外傳染性肝炎。

本證是以嘔葉出胃內容物這一過程為主症的.因此對嘔吐物性狀, 氣味、顏色等的瞭解是辯證寒熱虛實的主要依據。 如嘔吐暴作多屬實證, 兼有表證者多為外邪犯胃;兼有脘脹厭食, 噯腐吞酸者多為飲食停滯, 若嘔吐伴有兩脅脹痛者多為肝氣犯胃;若嘔吐痰涎, 胸膈痔悶多為痰飲內阻;若病久小愈,

幹氣耗傷, 嘔葉不止多為脾胃陽虛;若不饑不食, 口燥咽幹, 幹嘔者為胃陰不足。 臨床亦有嘔吐反復發作, 脾胃受損, 化源不足, 而變生它證如虛勞等證。

(二)分型問診

1.外邪犯胃

問診:嘔吐突然發作, 伴有發熱, 惡寒, 頭身疼痛, 胸脘滿悶。

治法:疏邪解表, 芳香化濁。 方用蕾香正氣散, 如有宿食, 胸悶腹滿者, 加神曲、鴉內金;若寒熱無汗, 可加荊芥、防風;若感受暑濕, 可加荷葉、佩蘭。

2.飲食停滯

問診:嘔吐酸腐, 脘腹脹滿, 噯氣厭食, 得食愈其, 葉後反快, 大便穢臭或溏薄或秘結。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用保和丸加味。 如積滯較重, 腹滿便秘者, 可合用小承氣湯。

3.痰飲內阻

問診:嘔吐多為清水痰涎, 脘悶不食, 頭眩心悸。

治法:溫化痰飲,

和胃降逆。 方用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東加味。 若痰瘀化熱, 壅阻於胃出現心煩少寐, 噁心嘔吐者, 可用混膽湯以清膽和胃, 除痰止嘔。

4.肝氣犯胃

問診:嘔吐吞酸, 噯氣頻繁, 胸脅悶痛, 遇情志不遂而嘔吐加重。

治法:舒肝和胃, 降逆止嘔。 方用半夏厚朴湯合左金丸加減。 若口苦嘈雜, 大便秘結者, 加大黃、積實通腑降濁;若熱象較重加竹茹、山枙清肝降火。

5.脾胃虛寒

問診:飲食稍有不慎, 即易嘔吐、時作時止, 面色晄白, 倦怠無力, 口幹而不欲飲, 四肢不溫, 大便溏薄。

冶法:溫中健脾、和胃降逆.方用理中丸加味。 可加砂仁、半夏、陳皮等以理氣降逆;若嘔吐清水不止, 可再加吳茱萸以溫中降逆;若嘔吐日久、肝腎俱虛、沖氣上逆者, 用來複丹鎮逆止吐。

6.胃陰不足

問診:嘔吐反復發作, 時作幹嘔, 口燥咽幹, 似饑不欲飲食。

治法:滋養胃陰.降逆止嘔。 方用麥門冬東加花粉、知母、竹茹、石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