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我們在炒菜或者做湯的時候會用到很多的調味品, 比如說味精、大茴、芭蕉等, 但是, 這些大料雖然能夠使得自己的菜品佳餚十分的入味道, 但是吃多了總是不好的, 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 味精吃多會怎麼樣。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 味精它除了是菜肴調味的好助手以外, 它在人體消化過程中能夠分解出谷氨酸, 谷氨酸在腦組織中經酶的催化, 可以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 當味精的攝入量過多時, 就會出現頭痛、眩暈、嗜睡、肌肉痙攣等多種症狀。 因此小編建議大家, 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多的食用味精。
兒童儘量少食用味精, 因為過多的食用味精會妨礙骨骼發育的, 而且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階段, 因此要少食用味精。 當食用味精過多, 超過人體的代謝能力時, 還會導致人體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增高, 從而限制人體對鈣、銅、鎂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
同時也要注意:
1、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 醋加得比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 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 而且酸性越大, 溶解度越低, 鮮味效果越差。
2、調餡料不宜加味精
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捲餡時, 都會放點味精, 這樣很不安全。 味精拌入餡料後, 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 但是, 溫度只要超過100℃, 味精就會發生變性。 不但會失去鮮味, 還會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 危害人體健康。 除了不能拌餡, 在製作熱菜時, 也是要在菜肴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3、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 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後, 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 除了肉類, 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 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這些調味品適量的攝入對於我們改善菜肴的味道和自己味蕾的感覺都是有很多的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