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 人們在身體上出現不適或者遭受小創傷的時候, 都喜歡選擇中藥來進行治療, 而在常見的有止血解毒功效的中藥材中, 白茅針的止血效果最為顯著, 那麼, 白茅針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
白茅針是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初生未放花序, 多年生草本。 根莖白色, 稈從生, 直產, 圓柱形, 光滑無毛, 基部被多數老葉及殘留的葉鞘, 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生於路旁向陽乾草地或山坡上。 有止血;解毒。 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等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止血;解毒。 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外傷出血;瘡癰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9-15g。 外用:適量, 搗敷或塞鼻。
藥用價值
第一種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止血;解毒。 主衄血;尿血;大便下血;外傷出血;瘡癰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9-15g。 外用:適量, 搗敷或塞鼻。
【各家論述】
1.《本經》:主下水。
2.《藥性論》:能破血, 治消渴。
3.《本草拾遺》:主惡瘡腫, 未潰者, 煮服之。
4.《日華子本草》:通小腸, 癰毒軟癤不作頭, 濃煎和酒服。
5.《本草圖經》:挼以敷金瘡, 塞鼻洪, 止暴下血及溺血。
第二種
【藥用部位】
白茅的初生未放花序。
【性味歸經】
甘, 平。 ①《本草拾遺》:“味甘平, 無毒。 ”②《日華子本草》:“涼。 ”③《醫林纂要》: “甘淡, 寒。 ”入心, 胃二經。
【功效分類】
止血藥,涼血止血藥。
【功效主治】
涼血止血, 除熱止渴。 治衄血, 尿血, 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3~5錢。 外用:搗敷或塞鼻。
【出處】出自《本草拾遺》。
關於白茅針所具有的功效與作用, 上文已經清晰的為大家做了講述, 在看了上文的講述對其有所瞭解後, 大家在平時選擇中藥進行養生治病的時候, 就要注意選擇合適的中藥材對症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