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引起的咳嗽怎麼治療?中醫辨證咳嗽

咳嗽在生活當中很常見, 但是咳嗽的起因和症狀不一樣, 所以不能亂吃藥止咳嗽, 一定要對症下藥, 下面來看看咳嗽的一些常識以及網友提問的生氣引起的咳嗽該怎麼治療。

網友提問:

前段時間, 我和物件大吵一架, 然後因為傷心過度和情緒激動, 造成咳嗽不止, 尤其是晚上躺下睡覺更是咳嗽的非常嚴重而無法入睡, 後期還伴有咳痰的症狀, 而且咳嗽的時候總感覺胸悶, 這樣的症狀我改怎麼治療這種咳嗽呢?

專家解答:

咳嗽病因有兩大類七種情況, 即:外感和內傷。 外感例如:風寒襲肺、風熱犯肺、風燥傷肺;內傷例如:痰濕蘊肺、痰熱鬱肺、肝火犯肺、肺陰虧耗。

緣其主病, 起于鬱怒, 治當疏肝解鬱, 以複其條達之常, 此盡人皆知者。
問題在於, 肝鬱日久, 極易化火而傷及陰血, 諸如頭暈耳鳴, 口燥咽幹, 心煩多夢或不寐, 大便燥結, 小便淋漓, 口苦舌紅, 脈弦細而數,

種種陰虛火旺證象, 紛至遝來。
此際若再以常法疏肝, 則其用藥不免於香燥, 必致陰血愈虧, 肝氣愈滯, 肝火愈熾。
也就是說, 明明是肝氣不舒, 可怎麼“疏”也疏不動, 反而助了肝火傷了陰, 這就是後來王旭高治肝三十法中說的“疏肝不應”。
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用滋水清肝飲後病情即迅速好轉。

中醫辨證咳嗽

症狀和特徵

肺氣不清, 失于宣肅, 上逆作聲而引起咳嗽為其證候特徵。 咳嗽、咯痰是本證的主要症狀。 由於病因和機體反應性的不同, 則出現相應的症狀和特徵。

風寒犯肺, 早期咽癢作咳而咳嗽聲重, 氣急, 咯痰清稀呈泡沫狀, 或鼻塞流清涕, 苔薄白, 脈浮; 若從熱化, 則痰和鼻涕由白轉黃;

風熱犯肺, 常見咳嗽痰黃而稠, 氣粗, 或咽痛, 口渴, 或流黃涕, 苔薄黃, 脈浮數; 

燥邪傷肺, 則乾咳無痰或少痰, 鼻咽乾燥, 舌紅幹少津, 脈數;

痰濕蘊肺, 則咳聲重濁, 胸悶氣憋, 痰多色白粘稠, 舌苔白膩, 脈濡滑;

痰熱鬱肺, 則咯痰黃稠, 胸悶氣促, 舌苔黃膩, 脈滑數; 

肝火犯肺, 則氣逆咳嗽, 咳引脅痛, 苔黃少津,

脈弦數;

肺陰虧耗, 則乾咳無痰, 或見咯血, 舌紅少苔, 脈細數。  

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發熱、頭痛、惡寒等, 起病較急, 病程較短;內傷所致咳嗽, 一般無外感症狀, 起病慢, 病程長, 常伴有臟腑功能失調的證候。

辨證要點

1.辨外感內傷 外感咳嗽, 多為新病, 起病急, 病程短, 常伴肺衛表證。 內傷咳嗽, 多為久病, 常反復發作, 病程長, 可伴見它髒見證。

2.辨證候虛實 外感咳嗽以風寒、風熱、風燥為主均屬實, 而內傷咳嗽中的痰濕、痰熱、肝火多為邪實正應。 陰津虧耗咳嗽則屬虛, 或虛中夾實。

治療原則:咳嗽的治療應分清邪正虛實。

外感咳嗽, 多為實證, 應祛邪利肺, 按病邪性質分風寒、風熱、風燥論治。

內傷咳嗽, 多屬邪實正虛, 治以祛邪止咳, 扶正補虛, 標本兼顧, 分清虛實主次處理。

咳嗽的治療, 除直接治肺外, 還應從整體出發注意治脾、治肝、治腎等。

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斂澀留邪, 當因勢利導, 候肺氣宣揚則咳嗽自止;

內傷咳嗽應防宣散傷正, 從調護正氣著眼。 咳嗽是人體祛邪外達的一種病理表現, 治療決不能單純見咳止咳,必須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別處理。

辨證施治一 外感咳嗽

1.風寒襲肺

症狀:咽癢咳嗽聲重,氣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場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黃、荊芥疏風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氣;紫菀、白前、百部、陳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咳嗽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咽癢甚者,加牛蒡子、蟬退祛風止癢;鼻塞聲重加辛夷花、蒼耳子宣通鼻竅;若挾痰濕,咳而痰粘,胸悶,苔膩者,加半夏、厚樸、茯苓燥濕化痰;表寒未解,裡有鬱熱,熱為寒遏,咳嗽音嘎,氣息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煩,或有身熱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黃芩解表清裡。

2.風熱犯肺

症狀: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嘎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黃,咳時汗出,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肢楚,惡風,身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桑菊飲。 本方用桑葉、菊花、薄荷疏風散邪,宣透風熱,杏仁、桔梗、甘草輕宣肺氣,祛痰止咳;連翹、蘆根清熱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枇杷葉、浙貝母清宣肺氣,化痰止咳;肺熱內盛加黃芩、知母清肺泄熱;咽痛、聲嘎,加射干、山豆根清熱利咽;若風熱傷絡,見鼻衄或痰中帶血絲者,加白茅根、生地涼血止血;夏令挾暑加六一散、鮮荷葉清解暑熱。

3.風燥傷肺

症狀:喉癢乾咳,連聲作嗆,咽喉幹痛,後鼻乾燥,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幹,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幹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方藥:桑杏湯。 方中桑葉、豆豉疏風解表,清宣燥熱;杏仁、象貝母肅肺止咳;南沙參、梨皮、山桅清熱潤燥生津。 若津傷較甚者加麥冬、玉竹滋養肺陰;熱重者前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熱;痰中夾血加生地、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 另有涼燥傷肺證,乃燥證與風寒並見,表現乾咳少痰或無痰,咽幹鼻燥,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首薄白而乾等症。用藥當以溫而不燥,潤而不涼為原則,方取杏蘇散加減。藥用蘇葉、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花、款冬花、百部、甘草溫潤止咳。若惡寒甚、無汗,可配荊芥、防風以解表發汗。

二 內傷咳嗽

1.痰濕蘊肺

症狀:咳嗽反復發作,咳聲重濁,胸悶氣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痰出則憋減咳輕。常伴脘悶,食少,腹脹,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方藥:二陳湯會三子養親湯。 方用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以三子養親湯降氣化痰以止咳。方中以白芥子溫肺利氣,暢隔消痰;蘇子降氣行痰,使氣降則痰不逆;萊菔子消食導滯,使氣行則痰行;三者合用,痰化、食消、氣順。蘇子長於降氣,氣逆不降者以此為主;白芥子長於暢隔,脅痛痰多者以此為主;萊菔子長於消食導滯,食少脘痞者以此為主。三者皆行氣祛痰之藥,又能在治痰中各展其長。 若寒痰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乾薑、細辛以溫肺化痰;脾虛證候明顯者加黨參、白術以健脾益氣。症情平穩後可取六君子東加減以資調理。

2.痰熱鬱肺

症狀: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粘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幹而粘,欲飲水,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方藥:清金化痰湯。 方中用黃芩、山梔、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熱;茯苓、貝母、栝樓、桔梗、陳皮、甘草化痰止咳;麥冬養陰潤肺以寧咳。若痰熱鬱蒸,痰黃如膿或有熱腥味,加魚腥草、金蕎麥根、象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熱;胸滿咳逆,痰湧,便秘配葶藶子、大黃瀉肺通腑以逐痰;痰熱傷津,口幹,舌紅少津配北沙參、天冬、花粉養陰生津。

3.肝火犯肺

症狀: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咽幹口苦,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粘,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加劇。症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紅或舌邊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肺,化痰止咳。

方藥:黛蛤散合黃芩瀉白散。 方中用青黛、海蛤殼清肝化痰;黃芩、桑白皮、地骨皮清瀉肺熱;粳米、甘草和中養胃,使瀉肺而不傷脾胃。二方相合,使氣火下降,肺氣得以清肅,咳逆自平。火旺者加山梔、丹皮清肝瀉火;胸悶氣逆,加葶藶子、栝蔞利氣降逆;胸痛配郁金、絲瓜絡理氣和絡;痰粘難咯加海浮石、貝母、冬瓜仁清熱豁痰;火鬱傷津,咽燥口幹,咳嗽日久不減,酌加北沙參、百合、麥冬、訶子養陰生津斂肺。

4.肺陰虧耗

症狀:乾咳,咳聲短促,或痰中帶血絲,低熱,午後顴紅,盜汗,口幹,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 方中重用北沙參、麥冬甘寒生津,清養肺胃為主藥;玉竹助主藥甘寒生津,養陰潤燥以為輔,天花粉清肺潤燥,養胃生津;生扁豆甘平和中,培土生金;冬桑葉輕清宣透,以散燥熱;甘草瀉火和中,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諸藥配伍,共奏清養肺胃,生津潤燥之功,乃甘寒之法。 若久熱久咳,是肺中燥熱較甚,又當加地骨皮以瀉肺清熱。咳劇加川貝母、甜杏仁、百部潤肺止咳;若肺氣不斂,咳而氣促,加五味子、訶子以斂肺氣;低熱,酌加功勞葉、銀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虛熱;盜汗,加糯稻根須、浮小麥以斂汗;咯吐黃痰,加海蛤粉、知母、黃芩清熱化痰;痰中帶血,加丹皮、山梔、藕節清熱涼血止血。

編輯推薦:

咳嗽吃什麼好的快?咳嗽最有效的七大偏方

重咳嗽吃什麼好 快速去咳小偏方

長期乾咳原因 吃點什麼可治咳嗽 

治療決不能單純見咳止咳,必須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別處理。

辨證施治一 外感咳嗽

1.風寒襲肺

症狀:咽癢咳嗽聲重,氣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方藥:三拗場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黃、荊芥疏風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氣;紫菀、白前、百部、陳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 咳嗽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咽癢甚者,加牛蒡子、蟬退祛風止癢;鼻塞聲重加辛夷花、蒼耳子宣通鼻竅;若挾痰濕,咳而痰粘,胸悶,苔膩者,加半夏、厚樸、茯苓燥濕化痰;表寒未解,裡有鬱熱,熱為寒遏,咳嗽音嘎,氣息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煩,或有身熱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黃芩解表清裡。

2.風熱犯肺

症狀: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嘎啞,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黃,咳時汗出,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肢楚,惡風,身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方藥:桑菊飲。 本方用桑葉、菊花、薄荷疏風散邪,宣透風熱,杏仁、桔梗、甘草輕宣肺氣,祛痰止咳;連翹、蘆根清熱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枇杷葉、浙貝母清宣肺氣,化痰止咳;肺熱內盛加黃芩、知母清肺泄熱;咽痛、聲嘎,加射干、山豆根清熱利咽;若風熱傷絡,見鼻衄或痰中帶血絲者,加白茅根、生地涼血止血;夏令挾暑加六一散、鮮荷葉清解暑熱。

3.風燥傷肺

症狀:喉癢乾咳,連聲作嗆,咽喉幹痛,後鼻乾燥,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幹,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幹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方藥:桑杏湯。 方中桑葉、豆豉疏風解表,清宣燥熱;杏仁、象貝母肅肺止咳;南沙參、梨皮、山桅清熱潤燥生津。 若津傷較甚者加麥冬、玉竹滋養肺陰;熱重者前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熱;痰中夾血加生地、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 另有涼燥傷肺證,乃燥證與風寒並見,表現乾咳少痰或無痰,咽幹鼻燥,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首薄白而乾等症。用藥當以溫而不燥,潤而不涼為原則,方取杏蘇散加減。藥用蘇葉、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花、款冬花、百部、甘草溫潤止咳。若惡寒甚、無汗,可配荊芥、防風以解表發汗。

二 內傷咳嗽

1.痰濕蘊肺

症狀:咳嗽反復發作,咳聲重濁,胸悶氣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痰出則憋減咳輕。常伴脘悶,食少,腹脹,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方藥:二陳湯會三子養親湯。 方用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以三子養親湯降氣化痰以止咳。方中以白芥子溫肺利氣,暢隔消痰;蘇子降氣行痰,使氣降則痰不逆;萊菔子消食導滯,使氣行則痰行;三者合用,痰化、食消、氣順。蘇子長於降氣,氣逆不降者以此為主;白芥子長於暢隔,脅痛痰多者以此為主;萊菔子長於消食導滯,食少脘痞者以此為主。三者皆行氣祛痰之藥,又能在治痰中各展其長。 若寒痰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乾薑、細辛以溫肺化痰;脾虛證候明顯者加黨參、白術以健脾益氣。症情平穩後可取六君子東加減以資調理。

2.痰熱鬱肺

症狀:咳嗽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粘厚或稠黃,咯吐不爽,或有熱腥味,或吐血痰,胸脅脹滿,咳時引痛,面赤,或有身熱,口幹而粘,欲飲水,舌質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方藥:清金化痰湯。 方中用黃芩、山梔、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熱;茯苓、貝母、栝樓、桔梗、陳皮、甘草化痰止咳;麥冬養陰潤肺以寧咳。若痰熱鬱蒸,痰黃如膿或有熱腥味,加魚腥草、金蕎麥根、象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熱;胸滿咳逆,痰湧,便秘配葶藶子、大黃瀉肺通腑以逐痰;痰熱傷津,口幹,舌紅少津配北沙參、天冬、花粉養陰生津。

3.肝火犯肺

症狀: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咽幹口苦,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粘,或如絮條,胸脅脹痛,咳時加劇。症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紅或舌邊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治法:清肝瀉肺,化痰止咳。

方藥:黛蛤散合黃芩瀉白散。 方中用青黛、海蛤殼清肝化痰;黃芩、桑白皮、地骨皮清瀉肺熱;粳米、甘草和中養胃,使瀉肺而不傷脾胃。二方相合,使氣火下降,肺氣得以清肅,咳逆自平。火旺者加山梔、丹皮清肝瀉火;胸悶氣逆,加葶藶子、栝蔞利氣降逆;胸痛配郁金、絲瓜絡理氣和絡;痰粘難咯加海浮石、貝母、冬瓜仁清熱豁痰;火鬱傷津,咽燥口幹,咳嗽日久不減,酌加北沙參、百合、麥冬、訶子養陰生津斂肺。

4.肺陰虧耗

症狀:乾咳,咳聲短促,或痰中帶血絲,低熱,午後顴紅,盜汗,口幹,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潤肺,化痰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 方中重用北沙參、麥冬甘寒生津,清養肺胃為主藥;玉竹助主藥甘寒生津,養陰潤燥以為輔,天花粉清肺潤燥,養胃生津;生扁豆甘平和中,培土生金;冬桑葉輕清宣透,以散燥熱;甘草瀉火和中,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諸藥配伍,共奏清養肺胃,生津潤燥之功,乃甘寒之法。 若久熱久咳,是肺中燥熱較甚,又當加地骨皮以瀉肺清熱。咳劇加川貝母、甜杏仁、百部潤肺止咳;若肺氣不斂,咳而氣促,加五味子、訶子以斂肺氣;低熱,酌加功勞葉、銀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虛熱;盜汗,加糯稻根須、浮小麥以斂汗;咯吐黃痰,加海蛤粉、知母、黃芩清熱化痰;痰中帶血,加丹皮、山梔、藕節清熱涼血止血。

編輯推薦:

咳嗽吃什麼好的快?咳嗽最有效的七大偏方

重咳嗽吃什麼好 快速去咳小偏方

長期乾咳原因 吃點什麼可治咳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