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型拔罐療法 可選兩大具體措施

拔罐療法是目前許多人在出現疼痛或者關節炎等症時會選擇的一種醫治方法, 在臨床上, 許多疾病的治療都是可以採取拔罐方式來進行的, 而本文所提到的根治型拔罐療法, 在採用時則可以採取以下兩大措施。

一、減輕患者疼痛的措施

因為根治型拔罐療法有疼癢特點, 在進行治療前要考慮儘量減少上罐對人們正常生活的影響。 比如不要影響人們的行走、休息和工作, 同時又要考慮把患者的疼痛感降到最低程度, 然後確定上罐位置。

人之四肢, 用來行走、工作和勞動, 儘量不要上罐。 如需上罐, 也只能考慮充血性罐和瘀血性罐;人之頭部, 頭髮密, 範圍小, 只宜針灸, 也不宜上罐;人之胸腹, 皮肉松嫩, 上罐時疼痛較重, 非必要不宜先上罐;人之背腰, 儘量不同時上滿罐, 否則影響躺臥休息。

人之背腰, 肌肉平坦緊湊, 各臟腑之俞穴皆在背腰。 奇經八脈之督脈在背正中的脊椎線上。

各臟腑皆在背腰對應有相應的上罐區域, 如肝區、肺區、脾區、腎區、胃區等。 在背腰兩側輪流上罐, 既不影響人們的工作休息, 又能減少治療時的疼痛。 背腰是根治型拔罐治療時的首選區域。

如果先在前胸開罐產, 體內垃圾和病氣在胸腹前排得多, 疼痛當然比在背部、腰部開罐要重。 先讓體內垃圾和病氣在部分通過背腰部排除, 不使體內垃圾和病氣在胸腹部遊走, 就可以使患者少受疼痛。 其他位置的選擇也要依據這個道理。 這也是為什麼任督二脈先疏通督脈的原因。 從治療作用上講, 二脈誰先疏通都是一樣的, 但胸腹肌肉疼痛感較強, 後背疼痛較輕, 所以先疏導督脈, 讓體內垃圾大部分先從督脈排出。

待體內垃圾大部分排出後, 再開任脈的罐口, 這樣, 病從任脈罐口部位排出的量就少, 任脈上罐次數減少, 疼痛自然可以減輕許多。

二、加強患者自身調節功能的措施

經絡學說中, 奇經八脈的作用如同湖泊, 對十二經脈這個大江大河起溢蓄調節的作用。 治療病人, 也應該幫助他加強自我調節的功能, 對於一些慢性重病患者, 更要如此。 人之所以患病不愈, 相當重要的原因是自身調節功能沒有很好地起作用, 所以治療時, 首選要考慮疏通奇經八脈。 因為八脈中只有任督二脈有自己的腧穴, 所以要首選疏通任督二脈。 二脈之中, 又應先疏通督脈。

督脈之中, 以大椎穴和腰俞穴所在的部位最為重要。 十二經脈中的六條陽經皆經過大椎。

因此, 大椎區常常是醫治各種疾病不可缺少的上罐區域。 腰俞區位置在五臟六腑的下端, 即腰中區, 也是首選的上罐區域之一。 熱火在上, 寒濕在下, 一上一下, 辯證施治, 這兩個區域對疏通督脈, 增強人體自我調節功能, 有很重要的意義。

尾閭穴, 即尾根區, 對幫助疏導任脈有很大的作用。 人們常常在胸前上罐不方便, 因此可在尾閭區上罐, 以幫助疏通任脈。

總的來講, 在採用根治型拔罐療法的時候, 大家對於所選的具體措施也是應當提前弄清楚的, 一般來講, 加強患者自身調節功能的措施和減輕患者疼痛的措施這兩大措施, 就是根治型拔罐療法最常採用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