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黃水瘡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一、內治法

1、暑濕熱蘊膿皰密集, 色黃, 周圍繞以紅暈, 糜爛面鮮紅;伴有口幹, 便幹, 小便黃;舌紅, 苔黃膩, 脈濡滑數。

辨證分析:夏令暑濕熱邪薰蒸, 蘊結於肌膚, 故見膿皰密集, 色黃, 周圍繞以紅暈, 糜爛面鮮紅;暑為陽邪, 傷津耗液, 則口幹, 便幹, 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濡滑數為暑濕熱蘊之象。

治法:清暑利濕解毒。

方藥:清暑東加減。 熱重煩躁者, 加黃連、山梔等以清熱除煩;大便於結者, 加生大黃以瀉滯導熱。

2、脾虛濕蘊膿皰稀疏, 色淡白或淡黃, 糜爛面淡紅;伴有食納少, 大便溏薄;舌淡, 苔薄微膩, 脈濡細。

辨證分析:脾虛失運,

濕熱內生, 薰蒸肌膚, 故見膿皰稀疏, 色淡白或淡黃, 糜爛面淡紅;脾虛失運, 則食納少, 大便溏薄;舌淡, 苔薄微膩, 脈濡細, 為脾虛濕蘊之象。

治法:健脾滲濕。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 食滯不化者, 加檳榔、焦三仙以化氣行滯。

二、外治法

1、膿液多者, 選用馬齒莧、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適量煎水濕敷或外洗。

2、膿液少者, 用三黃洗劑加入5%九一丹混合搖勻外搽, 每天3—4次。

3、局部糜爛者, 先用明礬溶液洗去膿痂, 再將冰硼散撤於患處。

4、膿痂厚者, 選用青黛、黃柏、蒼術研細末, 植物油調勻外塗。

預防與調攝

1、講究個人衛生, 勤洗澡, 勤換衣。

2、有痱子或瘙癢性皮膚病, 應避免搔抓, 及時治療。

3、嬰兒室、托兒所及幼稚園如發現本病患兒應立即隔離, 並對居住環境進行消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