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種高發的肝臟類疾病, 在所有肝病中, 惡化進發成癌症的可能是非常高的, 雖然現代醫學科技飛速前進, 但還是有許多疾病無法治療, 肝硬化這種疾病在治療時也很困難, 那麼膽汁性肝硬化是什麼病?下面就來瞭解一下吧。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原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 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 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是各種原因的膽管梗阻引起, 包括結石、腫瘤、良性狹窄及各種原因的外壓和先天、後天的膽管閉塞。 多為良性疾病引起。 因為惡性腫瘤多在病人發生肝硬化之前死亡。
各種原因引起的完全性膽管梗阻, 病程在3~12個月方能形成肝硬化。 膽管梗阻的早期, 膽汁顏色變暗, 但很快可變為白色。 因膽汁淤積和膽管擴張, 膽管內壓力增高, 抑制膽汁分泌, 膽汁可以由綠色變為白色, 形成所謂“白膽汁”。 顯微鏡下可見匯管區小膽管高度擴張, 甚至膽管破裂, 膽汁溢出使匯管區和肝小葉周緣區發生壞死及炎症, 壞死灶被膽管溢出的膽汁所充滿, 形成“膽池”。 這是機械性膽管梗阻的一個特徵表現。 病變繼續進展, 周緣區的壞死和炎症刺激使匯管區的纖維組織增生, 並向小葉間伸延形成纖維隔。 各匯管區的纖維隔互相連接, 將肝小葉分割, 呈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 與肝炎後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的中心至匯管區纖維隔不同。
膽管梗阻形成肝硬化的原理可能是由於肝內血管受到擴大膽管的壓迫及膽汁外滲, 肝細胞發生缺血壞死。 纖維組織向膽管伸展包圍小葉, 並散佈於肝細胞間, 最後形成肝硬化。 不完全性膽管梗阻很少發展為膽汁性肝硬化。
已知膽管感染不是形成肝硬化的必需條件。 據報導, 無感染的完全性膽管梗阻發展為膽汁性肝硬化者更為多見。
大家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