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膿窩瘡簡介與診斷

膿窩瘡又稱“膿窠瘡”。 一種易於接觸傳染的化膿性皮膚病, 癒合較慢, 愈後留有瘢痕。 本病西醫稱之為深膿皰瘡。 此症可因肺熱脾濕蒸郁而成, 也可由於濕疹、痱子等經搔抓破皮而染毒所致, 多見於兒童。 多發於頭面, 手臂, 小腿等處。

表現為黃豆大的膿庖, 周圍發紅, 焮熱疼痛, 庖壁厚, 不易破, 破後凹陷成窩, 上有膿液, 幹後結黃痂。 一般無全身症狀。

診斷要點

多見於兒童。 皮疹好發於小腿, 其次為大腿、臀部和腰部。 皮疹初起為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水皰, 迅即變為膿皰。 皰壁較厚, 不易潰破, 膿皰周圍繞以紅暈。

皮損繼續向週邊及深處發展, 數日後結成暗褐色厚痂。 痂皮脫落後, 形成典型的1~2釐米直徑大小的圓形或橢圓形膿性火山口狀潰瘍, 繞以紅色硬實邊緣。 一般經2~4周癒合, 留有瘢痕。 往往反復化膿結痂, 有的可形成蠣殼樣厚痂。 皮疹數目不等, 常為數個至數十個。 自覺灼熱疼痛, 也可有癢感。 一般無全身症狀, 較重者可伴有發熱、口渴、疲乏不適等全身症狀。 附近淋巴結常腫大。 病程常可持續數周以上, 積極治療可縮短病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