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經間期出血的病因病機與論治

月經週期基本正常, 在兩次月經之間綱組之時, 發生週期性出血者, 稱為“經間期出血”。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排卵期出血, 若出血期長, 血量增多, 不及時治療, 進一步發展可致崩漏。

病因病機

月經中期又稱綱組期, 是沖任陰精充實, 陰氣漸長, 由陰盛向陽盛轉化的生理階段。 若腎陰不足, 脾氣虛弱, 濕熱擾動或瘀血阻遏, 使陰陽轉化不協調, 遂發生本病。 常見的分型有腎陰虛、脾氣虛、濕熱和血瘀。

一、腎陰虛

素體陰虛, 房勞多產, 腎中精血虧損, 陰虛內熱, 熱伏沖任, 於細組之時, 陽氣內動, 陽氣乘陰, 迫血妄行, 因而出血;血出之後,

陽氣外泄, 陰陽又趨平衡, 故出血停止, 下次週期, 又再復發。

二、脾氣虛

憂思勞倦, 或飲食不節, 損傷脾氣, 脾氣虛弱, 沖任不固, 於綱組之時, 陽氣內動, 但陽氣不足, 血失統攝, 故而出血;陰隨血泄, 陰陽又趨平衡, 故出血停止, 下次週期, 又再復發。

三、濕熱

外感濕熱之邪, 或情志所傷, 肝鬱犯脾, 水濕內生, 濕熱互結, 蘊于沖任, 於綱組之時, 陽氣內動, 引起濕熱, 迫血妄行, 遂致出血;濕熱隨經血外泄·, 沖任複寧, 出血停止, 下次週期, 又再復發。

四、血瘀

經期產後, 餘血內留, 離經之血內蓄為瘀, 或情志內傷, 氣鬱血結, 久而成瘀, 瘀阻沖任, 於綱縊之時, 陽氣內動, 引動瘀血, 血不循經, 遂致出血;瘀隨血泄, 沖任暫寧, 出血停止, 下次週期, 又再復發。

辨證論治

本病以發生在綱期有週期性的少量子宮出血為辨證要點, 進行分析則更為準確。 治療以調攝沖任陰陽平衡為大法, 選用滋腎陰、補脾氣、利濕熱或消瘀血之方藥隨證治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