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耳殼流痰的診斷與辨證論治

耳廓流痰是指發生於耳廓部位的流痰, 以耳廓局部腫起而皮色不變, 按之柔軟, 不熱不痛為特點。 相當於西醫的耳廓假性囊腫(滲出性軟骨膜炎)。

診斷

1、起病較急, 耳殼上有腫塊, 質軟而無疼痛。

2、腫處皮色不變, 按之柔軟無壓痛, 穿刺有淡黃色粘液, 抽後腫消, 但不久又複腫起。

3、耳殼流痰應注意與斷耳瘡(化膿性耳廓軟骨膜炎)相鑒別。 斷耳瘡局部有紅、腫、熱、痛、可穿潰, 有膿液滲液, 耳殼軟骨逐漸腐爛, 甚至缺損。

辨證論治

1、風邪痰濕, 上因耳竅

起病較急, 多於睡醒後或偶然發現, 多發生於耳殼凹面。 局部腫起, 大小不一,

皮色不變。 若腫塊較大, 則按之如乒乓球, 無明顯疼痛, 或有微癢、麻脹感。 腫物久不自消, 穿刺可抽出黃色液體;抽後腫物變小, 但可復發。 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 或見舌苔微膩, 脈緩滑。

治法:消痰散結, 扶風散邪。

主方:二陳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處方:法夏12克, 陳皮6克, 雲苓15克, 僵蠶12克, 絲瓜絡15克, 柴胡10克, 丹參15克。 水煎服。 若痰多者, 加膽南星12克、瓜蔞仁12克。 飲食欠佳者, 可加砂仁6克、白術10克、神曲12克。

外治法:

1、在無菌操作下, 用七號針頭獨出腫物內液體, 加壓包紮或用石膏作耳廓固定包紮, 一周後解除。

2、以無菌操作抽取液體後, 用艾條懸灸5分鐘, 再加壓包紮。

3、以無菌操作抽出液體後, 用酒精消毒過的磁片作異極相對敷貼(即病變局部及耳背對座位置各放一片),

並加壓包紮。 預防調護:一般不宜切開引流, 以免染毒而轉為斷耳瘡。 即使穿刺抽液, 也應嚴格消毒。 對腫塊不宜反復揉按, 以防增加機械性刺激, 促使腫塊擴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