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瞳神緊小的辨證論治

本病初起, 以實證及虛實夾雜證為常見。 實證多因外感風、濕、熱邪或內有肝膽鬱熱而起, 發病比較急重。 虛實夾雜證常由肝腎陰虧, 火旺於上所致, 抑或病久傷陰, 邪熱未除, 轉化而來, 其病程常較纏綿。 臨證時, 應結合全身症情進行辨證。 內治, 實證常用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等法;虛實夾雜, 陰虛火旺之證, 則予滋陰降火。 至於病到後期, 邪氣雖退, 肝腎虧虛, 目暗不明者, 又宜滋補肝腎, 利竅明日。 本病在開始內治的同時, 必須重視局部用藥, 及時擴瞳, 以防瞳神幹缺。

一、內治

1、肝經風熱

主證:起病較急, 瞳神緊小,

眼珠墜痛, 視物模糊, 羞明流淚, 抱輪紅赤, 神水混濁, 黃仁晦暗, 紋理不清。 全身症可見頭痛發熱, 口幹舌紅, 舌苔薄白或薄黃, 脈浮數。

證候分析:風熱交攻則發病急。 邪循肝經上壅於目, 故眼痛視昏, 羞明流淚, 抱輪紅赤。 熱邪煎熬致神水變混。 黃仁屬肝, 其色晦暗, 紋理不清, 瞳神緊小, 皆因肝經風熱上攻, 血隨邪壅, 黃仁腫脹縱弛, 展而不縮所致。 全身症見頭痛發熱, 口幹舌紅, 苔薄白或薄黃及脈浮數等, 均為風熱之象。

治法:祛風清熱。

方藥:新制柴連東加減。 原方主要具有祛風散邪、清肝瀉熱的功效。 若目珠赤痛較甚, 可選加生地、丹皮、丹參、茺蔚子涼血活血, 增強退赤止痛的作用。

2、肝膽火熾

主證:瞳神甚小, 珠痛拒按, 痛連眉棱、顳顬, 抱輪紅甚,

神水混濁, 黑睛之後或見血液沉積, 或有黃液上沖。 全身症多有口苦咽幹, 煩躁易怒, 舌紅苔黃, 脈弦數等。

證候分析:目為肝竅, 眉棱、顳顬分屬肝、膽, 肝膽實火上攻, 熱盛血壅, 故珠痛拒按, 痛連眉棱、顳顬, 抱輪紅甚。 神水受灼, 遂變混濁, 或為黃液上沖。 若火人血絡, 逼血外溢, 則黑睛之後可見血液沉積。 口幹苦, 煩躁易怒, 舌紅苔黃, 脈弦數等全身症, 亦由肝膽火熾所致。

治法:清瀉肝膽。

方藥:龍膽瀉肛場加減。 原方重在直折肝膽實火。 若眼赤痛較甚, 或黑睛之後有血液沉積, 可選加丹皮、赤芍、蒲黃以涼血活血或止血。 若見口渴便秘, 黃液上沖, 宜加生石膏、知母、大黃等清瀉陽明之火。

3、風濕夾熱

主證:發病或急或緩, 瞳神緊小或偏缺不圓,

目赤痛, 眉棱、顳顬悶痛, 視物昏朦, 或黑花自見, 神水混濁, 黃仁紋理不清。 常伴有頭重胸悶, 肢節酸痛, 舌苔黃膩, 脈弦數或濡數等症。

證候分析:風濕與熱相搏, 阻滯於中, 清陽不升, 濕濁上泛, 故致目赤痛, 頭昏重, 眉棱、顳顬悶痛, 視物昏朦, 黑花自見。 濕熱上蒸神水, 則神水粘濁;薰蒸黃仁, 則黃仁腫脹, 紋理不清, 展而不縮;黃仁瞳神緣與晶珠粘著, 則偏缺不圓。 至於全身所見之胸脘滿悶, 肢節酸痛, 舌紅苔黃膩, 脈弦數或濡數等, 均由風濕熱邪所致。 雖同屬風濕熱邪為患, 其風熱偏重者, 往往發病較急, 眼症表現較劇;熱邪不盛, 風濕偏重者, 一般發病遲緩, 眼部赤痛諸症時輕時重, 易反復發作, 黃仁晦暗, 瞳神多偏缺不圓。

治法:祛風除濕清熱。

方藥:抑陽酒連散加減。

原方主要以獨活、羌活、防己、白芷、防風、蔓荊子祛風除濕;黃連、黃芩、梔子、質柏、寒水石清熱瀉火;生地、知母滋陰抑陽;甘草和中, 調和諸藥, 共奏祛風除濕、清熱抑陽之功。 本方用於風熱偏重, 赤痛較甚者, 宜酌減獨活、羌活、白芷等辛溫發散藥物, 加茺蔚子、赤芍清肝涼血, 活血止痛。 若用於風濕偏盛, 熱邪不重, 脘悶苔膩者, 宜減去知母、黃柏、寒水石等寒涼瀉火藥物, 酌加厚朴、白蔻、茯苓、苡仁寬中利濕, 或改用三仁東加減。

4、肝腎陰虛

主證:病勢較緩和或病至後期, 眼乾澀不適, 視物昏花, 赤痛時輕時重, 反復發作, 瞳神多見幹缺不圓。 常兼見頭暈失眠, 五心煩熱, 口燥咽幹, 舌紅少苔, 脈細而數等。

證候分析:病勢較緩和或病至後期,

眼症時輕時重及反復發作等, 屬正虛而邪不盛, 正邪相搏, 互有進退的表現。 因素體陰虛或病久肝腎陰虧, 陰精不能上濡於目, 以致眼乾澀不適, 視物昏花, 瞳神幹缺。 火炎於上, 故目赤頭暈。 火擾心神則失眠。 陰虛水不制火, 故五心煩熱, 口燥咽幹, 舌紅少苔, 脈細數。

治法:滋養肝腎。

方藥:杞菊地黃丸加減。 原方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 滋養肝腎之陰, 壯水制火;枸杞、菊花增強養陰補血、益精明目的作用。 若用於陰虛火旺, 眼部赤痛較重者, 宜加苦寒泄熱之知母、黃柏, 共奏滋陰降火之功。

二、外治

1、局部使用擴瞳劑發病之初即用藥物迅速充分擴瞳, 既可防止瞳神幹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嚴重併發症, 又有助於緩解眼部疼痛。 常用藥物為百分之一阿托品眼液或眼膏, 每日點眼1—3次(每次滴阿托品眼液後,應壓迫內眥部3—5分鐘),或視病情而定。

2、滴用渣熱解毒眼液如黃芩、魚腥草、熊膽等眼液。

3、局部熱敷常用熱水或內服藥渣煎水濾液作濕熱敷,以退赤止痛。

三、釺刺療法

1、體針

常用穴:睛明、攢竹、瞳子寥、絲竹空、肝俞、足三裡、合穀。每次局部取2穴,遠端配1—2穴。

2、耳針可取耳尖、神門、眼等穴。

四、其他療法

用激素及抗牛素類眼液滴眼。激素類藥物一般選用0。5%醋酸可的松或0.1%地塞米松眼液滴眼,每日4—6次。重證病人可于球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5毫克,每日或隔日1次。

每日點眼1—3次(每次滴阿托品眼液後,應壓迫內眥部3—5分鐘),或視病情而定。

2、滴用渣熱解毒眼液如黃芩、魚腥草、熊膽等眼液。

3、局部熱敷常用熱水或內服藥渣煎水濾液作濕熱敷,以退赤止痛。

三、釺刺療法

1、體針

常用穴:睛明、攢竹、瞳子寥、絲竹空、肝俞、足三裡、合穀。每次局部取2穴,遠端配1—2穴。

2、耳針可取耳尖、神門、眼等穴。

四、其他療法

用激素及抗牛素類眼液滴眼。激素類藥物一般選用0。5%醋酸可的松或0.1%地塞米松眼液滴眼,每日4—6次。重證病人可于球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5毫克,每日或隔日1次。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