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第七節 小兒暑溫

您身邊的小孩是否會患上季節性的暑溫, 對於2-6歲兒童也極其常見。 那麼究竟什麼是小兒暑溫?中醫是否給出小兒暑溫的治療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樣做才能預防小兒患上暑溫?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本病發病季節多在7、8、9月盛夏時節;有明顯的季節性。 發病年齡自幼兒至老年都可感染, 多見於10歲以下兒童, 尤以2-6歲兒童發病率高, 且有較強傳染性。 近二十年來, 由於大規模推行接種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 本病發病率明顯下降, 已消滅了流行趨勢, 僅見少數散發病例, 發病症狀也有所減輕。

一、小兒暑溫的病因

本病系感染暑溫邪毒而發病。 夏季暑氣當令, 暑溫邪毒易於流行, 其邪傷人最速, 特別是小兒時期神怯氣弱, 氣血未充, 臟腑未堅, 一旦被暑溫邪毒所侵, 正不勝邪, 則卒然發病。

本病屬溫病範疇, 其病理機轉不越衛、氣、營、血之間的傳變規律。 暑邪入侵, 犯“衛”則發熱頭痛無汗, 頭項強直;人“氣”則高熱口渴, 有汗熱不解, 頭痛劇烈, 神倦或煩躁不安;人“營”則心肝俱病, 神昏痙厥;人“血”則傷津劫液, 耗血動血, 吐出咖啡樣血液, 以及由此而出現呼吸不整, 內閉外脫。 然暑為陽邪, 易化熱化火, 傷人最速, 且小兒患病, 易虛易實, 傳變迅速。 正如《溫病條辨·解兒難》指出:“小兒膚薄神怯, 經絡臟腑嫩小, 邪之來也, 勢如奔馬, 其傳變也,

急如掣電。 ”故不少暑溫患兒起病急暴, 病變迅速, 往往衛分未解, 已傳氣分, 出現衛氣同病, 氣分之熱未解, 又竄營分, 而致氣營兩燔, 甚至營病及血, 營血同病。 本病臨床表現為高熱、抽風、昏迷三大主症, 其突出的病理演變是:高熱可引起抽風, 抽風促使生痰, 痰盛可致抽風和昏迷, 故其病理轉歸為熱生風, 風生痰, 熱、痰、風相互轉化, 互為因果, 形成惡性循環。 若邪甚正虛, 則致內閉外脫, 熱、痰、風三者充斥三焦, 正不勝邪, 極易出現呼吸不整, 氣息斷續, 脈微肢厥等危象。 若暑邪夾濕, 濕性粘滯, 暑濕薰蒸, 內困中焦, 蒙蔽清陽, 可出現頭痛如裹, 熱勢不揚, 胸悶嘔吐, 昏迷不醒等症。

本病後期, 由於長期高熱、抽風、昏迷, 導致傷氣耗陰, 病久則氣血營衛失調,

筋脈失養。 或餘邪未清, 風痰留阻絡道, 而產生不規則的發熱, 肢體震顫, 神識不慧, 癡呆, 失語, 吞咽困難, 四肢強直性癱瘓等症狀。 若日久不愈, 臟腑、經絡難以恢復功能, 延至終身病殘的後遺症。

綜合病機, 本病為暑溫邪毒內犯肺胃心肝, 熱痰風彌漫三焦、臟腑經絡。 在急性期出現熱、痰、風證, 以實證為主, 關鍵在於熱;恢復期及後遺症期出現熱、痰、風證, 則以痰、風為多, 且以虛為主或虛中夾實。

二、小兒暑溫的臨床診斷

(一)診斷要點

1.有明顯季節性, 多發生於盛夏季節。

2.臨床表現

(1)初熱期:病程第1-3天, 有發熱、頭痛、嗜睡、嘔吐, 可有腦膜刺激征。

(2)極期:病程第4—10天, 持續高熱, 意識障礙加深, 甚則昏迷、抽風, 或反射消失, 肌張力增強, 腦膜刺激征。

重症者可出現腦疝, 呼吸衰竭。

(3)恢復期:病程第7—u天起, 體溫漸降, 神志漸清, 多數患者逐漸康復。 部分嚴重病例恢復較慢。

(4)後遺症期:少數重症病人在起病6個月後仍留有神經精神症狀, 如癱瘓、癡呆等, 為後遺症。

3.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升高, 一般在(10—凹)X10空格幾左右, 中性粒細胞增至80%以上。

(2)腦脊液:壓力增高, 白細胞計數多在(0.05-0.5)X10空格, 早期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蛋白輕度增高, 糖與氯化物正常。

(3)補體結合試驗病後2-3周內陽性;血凝抑制試驗病後5天出現陽性, 第2周達高峰。

(二)鑒別診斷

應與疫毒痢鑒別。 疫毒痢起病急, 突然高熱、神昏、驚厥, 肛門指診或鹽水灌腸檢查大便可見膿血, 培養可見痢疾桿菌。

三、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根據本病發病情況和傳變過程多迅速,

一般可按溫病衛、氣、營、血的規律進行辨證。

由於發病急暴, 傳變迅速, 如初現衛分證, 迅即傳人氣分營分, 甚則徑人營血, 其界限較難辨析。 因此, 可依據本病臨床所見發熱、神昏、抽風等三大主症, 結合小兒驚風熱、痰、風的病機轉歸, 掌握其相互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作出正確的辨證論治。

按本病的傳變規律, 急性期一般2周左右, 初期約1-3天, 可見高熱無汗等衛氣症狀;3-7天進入極期, 此時邪在氣營, 熱、痰、風三證俱全。 也有病情急暴者, 起病即見抽風、昏迷、內閉外脫之象, 則屬險證、危證。 本病後期, 邪去正傷, 多見虛證或虛中夾實, 所見熱證, 則為餘邪不清, 陰虛內熱;痰證, 則為痰阻經絡, 內蒙清竅;風證, 則為肝腎虧虛, 虛風內動。

(二)治療原則

本病治療原則以清熱、豁痰、開竅、熄風為主。急性期以解熱為關鍵,熱在表者,宜清暑透表,使邪從外泄;在裡者,宜甘寒清熱或通腑泄熱;邪郁化火,人營人血,則苦寒或咸寒清營瀉火。結合痰、風之證,分別施以開竅豁痰,鎮驚熄風等法。後期以扶正祛邪為原則。餘邪未盡,虛熱不退者,以養陰清熱為法;痰蒙清竅,神識癡呆者,以宣竅豁痰為法;虛風內動,肝腎不足者以養陰熄風為法。

四、小兒暑溫的治療方法

(一)中成藥劑

1.清開靈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1日1次。用於邪熾氣營證。

2.生脈飲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1日1次。用於邪人營血、氣陰虛衰證。

3.脈絡寧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1日1次。用於痰蒙清竅和內風擾動證。

(二)單方驗方

1.大青葉log,板藍根20g,甘草6g。1日1劑,水煎服。用於邪犯衛氣證。

2.礞石粉2份,月石、芒硝各1份,用鮮竹瀝拌和喂服。每次1—3g,1日3次,2周為1療程。用於痰蒙清竅證。

3.蘄蛇粉,每次2g,1日3次。開水化服,連服15天。用於內風擾動證。

(三)針灸療法

1.取風池、風府、下關、頰車,強刺激不留針。1日或隔日1次。用於痰蒙清竅之失語症。

2.取曲池、肩盂、外關、大椎,針刺,1日1次。用於內風擾動之上肢癱瘓;取陽陵泉、血海、風市、足三裡、絕骨,針刺,1日1次。用於內風擾動之癱瘓。

3.針刺天突、廉泉、內庭、合穀。1日1次。用於痰蒙清竅之吞咽困難。

4.針刺廉泉、啞門、照海、通裡、合谷、湧泉。1日1次。用於痰蒙清竅之語言障礙症。

(四)推拿療法

用滾、揉、搓、搖等手法,對肢體癱瘓、關節僵硬的患兒進行推拿療法,手法要有節奏,柔和、緩慢,由遠端到近端。每次10-30分鐘,每日1-2次。

(五)急重症西醫處理

1.退熱放置冰帽、冰袋及溫水擦浴、室內空調等物理降溫措施。安乃近滴鼻或肌肉注射。撲熱息痛口服。

2.止驚藥物有安定、苯巴比妥、10%水合氯醛、冬眠靈等,依次選用上藥一種,觀察10—20分鐘,抽搐不止者換另一種,驚止者根據情況用維持劑量。

3.降低顱內壓20%甘露醇、速尿等脫水劑靜脈注射或滴注,防治腦水腫、腦疝。

4.糾正呼吸衰竭應用東莨菪堿、洛貝林、尼可刹米等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如重症:呼吸衰竭藥物難以控制,即行氣管切開術,應用人工呼吸器。

5.驚厥、面唇青紺者及時予以吸氧;喉間痰多不能咯吐者,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五、小兒暑溫的預防護理

1.預防

蚊子是傳播乙腦病毒的主要中間宿主。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防蚊滅蚊是預防乙腦的重要措施。及時接種乙腦疫苗。

2.護理

盛夏季節發現高熱、抽痙、昏迷病人需密切觀察,及時採取診斷、治療措施,力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產生嚴重後遺症或生命危險。病室應保持通風涼爽,嚴密觀察病兒體溫、脈搏、呼吸、神識、血壓等情況,高熱病兒應及時予以退熱降溫,昏迷、抽風病兒及時予以吸氧、吸痰、止驚處理。昏迷病兒要經常翻身,變換體位,清潔皮膚,防止褥瘡。注意補充營養,急性期宜給清淡而富營養的流汁食物,如豆漿、牛奶、西瓜水、綠豆湯、稀米湯等,水分必須充足,對不能進食者應用鼻飼,或靜脈滴注營養要素。

結語:到這裡,相信大家對小兒暑溫已經有一定認識了吧,因其患病的特殊性,所以家長們要多多關注2-6歲兒童,他們是特殊人群,極易患上這種症狀,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進行及時預防和護理,夏季積極防蚊滅蚊,及時接種乙腦疫。

(二)治療原則

本病治療原則以清熱、豁痰、開竅、熄風為主。急性期以解熱為關鍵,熱在表者,宜清暑透表,使邪從外泄;在裡者,宜甘寒清熱或通腑泄熱;邪郁化火,人營人血,則苦寒或咸寒清營瀉火。結合痰、風之證,分別施以開竅豁痰,鎮驚熄風等法。後期以扶正祛邪為原則。餘邪未盡,虛熱不退者,以養陰清熱為法;痰蒙清竅,神識癡呆者,以宣竅豁痰為法;虛風內動,肝腎不足者以養陰熄風為法。

四、小兒暑溫的治療方法

(一)中成藥劑

1.清開靈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1日1次。用於邪熾氣營證。

2.生脈飲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1日1次。用於邪人營血、氣陰虛衰證。

3.脈絡寧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1日1次。用於痰蒙清竅和內風擾動證。

(二)單方驗方

1.大青葉log,板藍根20g,甘草6g。1日1劑,水煎服。用於邪犯衛氣證。

2.礞石粉2份,月石、芒硝各1份,用鮮竹瀝拌和喂服。每次1—3g,1日3次,2周為1療程。用於痰蒙清竅證。

3.蘄蛇粉,每次2g,1日3次。開水化服,連服15天。用於內風擾動證。

(三)針灸療法

1.取風池、風府、下關、頰車,強刺激不留針。1日或隔日1次。用於痰蒙清竅之失語症。

2.取曲池、肩盂、外關、大椎,針刺,1日1次。用於內風擾動之上肢癱瘓;取陽陵泉、血海、風市、足三裡、絕骨,針刺,1日1次。用於內風擾動之癱瘓。

3.針刺天突、廉泉、內庭、合穀。1日1次。用於痰蒙清竅之吞咽困難。

4.針刺廉泉、啞門、照海、通裡、合谷、湧泉。1日1次。用於痰蒙清竅之語言障礙症。

(四)推拿療法

用滾、揉、搓、搖等手法,對肢體癱瘓、關節僵硬的患兒進行推拿療法,手法要有節奏,柔和、緩慢,由遠端到近端。每次10-30分鐘,每日1-2次。

(五)急重症西醫處理

1.退熱放置冰帽、冰袋及溫水擦浴、室內空調等物理降溫措施。安乃近滴鼻或肌肉注射。撲熱息痛口服。

2.止驚藥物有安定、苯巴比妥、10%水合氯醛、冬眠靈等,依次選用上藥一種,觀察10—20分鐘,抽搐不止者換另一種,驚止者根據情況用維持劑量。

3.降低顱內壓20%甘露醇、速尿等脫水劑靜脈注射或滴注,防治腦水腫、腦疝。

4.糾正呼吸衰竭應用東莨菪堿、洛貝林、尼可刹米等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如重症:呼吸衰竭藥物難以控制,即行氣管切開術,應用人工呼吸器。

5.驚厥、面唇青紺者及時予以吸氧;喉間痰多不能咯吐者,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五、小兒暑溫的預防護理

1.預防

蚊子是傳播乙腦病毒的主要中間宿主。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防蚊滅蚊是預防乙腦的重要措施。及時接種乙腦疫苗。

2.護理

盛夏季節發現高熱、抽痙、昏迷病人需密切觀察,及時採取診斷、治療措施,力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產生嚴重後遺症或生命危險。病室應保持通風涼爽,嚴密觀察病兒體溫、脈搏、呼吸、神識、血壓等情況,高熱病兒應及時予以退熱降溫,昏迷、抽風病兒及時予以吸氧、吸痰、止驚處理。昏迷病兒要經常翻身,變換體位,清潔皮膚,防止褥瘡。注意補充營養,急性期宜給清淡而富營養的流汁食物,如豆漿、牛奶、西瓜水、綠豆湯、稀米湯等,水分必須充足,對不能進食者應用鼻飼,或靜脈滴注營養要素。

結語:到這裡,相信大家對小兒暑溫已經有一定認識了吧,因其患病的特殊性,所以家長們要多多關注2-6歲兒童,他們是特殊人群,極易患上這種症狀,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進行及時預防和護理,夏季積極防蚊滅蚊,及時接種乙腦疫。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