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針灸療法 臟腑經絡辨證取穴或經驗配穴

中醫中針灸療法的引用一般是以臟腑經絡的辨證為主的。 進一步進行確定病機證型, 而後選穴治療。 那麼,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中醫中的針灸療法。 看看中醫針灸療法是怎麼治病的!

應用六經辨證理論指導針法治療的一個成功案例, 涉及了葛根湯、小柴胡湯和石膏藥證的相應配穴, 在此介紹如下。

辨證:三陽(太陽少陽陽明)合病。

經方辨證處方思路

患者枕部麻木, 頸項不適, 辨證為太陽;胸脅脹滿, 容易發脾氣, 辨證為少陽;口乾等辨證為陽明, 合而為三陽合病。

經方處方當為小柴胡湯合葛根東加石膏,

但患者不願服用中藥, 所以按照該處方思路給予針灸治療。

用針思路分析

針對葛根湯思路選穴足三裡、中脘、血海、風池、風府、腦戶和頸部阿是穴, 針對小柴胡湯思路選穴期門, 針對石膏證思路選穴天樞、曲池。

針灸處方

足三裡、中脘、血海、風池、風府、腦戶、期門、曲池、天樞和頸部阿是穴。

運針方法

足三裡、中脘用補法, 血海、期門用平補平瀉, 天樞、曲池用瀉法, 風池、風府、腦戶和頸部阿是穴不用手法。 風池、風府、腦戶、曲池和頸部阿是穴留針30分鐘, 餘處不留針。 日1次。 病人1次治療顯效, 3次後痊癒。

機理分析

《傷寒論》第1條曰:“太陽之為病, 脈浮, 頭項強痛而惡寒。 ”這一條是太陽病的總綱, 從這裡可以看出, 傷寒表不解, 其典型的症狀主要集中在頭項部。

而針灸臨床中, 治療頭項部疼痛, 無論外感內傷, 療效較好的穴位大多也集中在頭部, 像太陽穴、率穀穴及印堂、攢竹、風池、風府等穴, 在臨床中經常應用, 而且療效不凡, 可見這些穴位具有解表的作用。

而《傷寒論》第24條又曰:“太陽病, 初服桂枝湯, 反煩不解者, 先刺風池、風府, 卻與桂枝湯則愈。 ”這也給我們提示, 刺風池、風府有解表的作用。 這些穴位都相當於經方的解表藥, 應用得法, 與經方有異曲同工之妙。

《傷寒論》第31條曰:“太陽病, 項背強幾幾, 無汗, 惡風, 葛根湯主之。 ”此條裡面提到的“項背強幾幾”, 顯然也是葛根的一個明顯的藥證, 臨床中處理這個症狀時, 阿是穴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也有好多個穴位可以選用, 像手三裡、二間、三間等等。

筆者在這個處方裡主要還是選用了局部的阿是穴。 其次, 葛根湯方中除了麻黃、葛根之外, 實際含有一個減量的桂枝湯。

桂枝湯由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大棗五味藥物組成, 胡希恕先生認為其有健胃、生津液、補虛的作用, 所以選用足三裡、血海、中脘以健胃補虛。

《傷寒論》第143條曰:“婦人中風, 發熱惡寒, 經水適來, 得之七八日, 熱除而脈遲身涼。 胸脅下滿, 如結胸狀, 譫語者, 此為熱入血室也, 當刺期門, 隨其實而瀉之。 ”

而第144條又曰:“婦人中風, 七八日, 續得寒熱, 發作有時, 經水適斷者, 此為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 發作有時, 小柴胡湯主之。 ”

從中可以看出, 刺期門和小柴胡湯之間存在某種相似關係, 所以臨床應用刺期門代替小柴胡湯中的柴胡、黃芩,

“隨其實而瀉之”, 而小柴胡方中之黨參、半夏、炙甘草、生薑、大棗的功效, 在上述桂枝湯的一些相應選穴中已經表達, 故不再重複選穴。

石膏證在胡希恕先生的經方體系中則以清陽明之熱為主, 故選用天樞、曲池瀉熱, 兼刺期門清少陽之熱, 兩者實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 相信廣大的中醫愛愛好者們應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沒錯, 以上介紹的幾種針灸療法都是非常不錯的, 如果感興趣的話, 可以收藏這篇文章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