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發病的原因有哪些?“養慎”的意義是什麼?

疾病的種類雖然很多, 但是發病原因不外乎三種, 所謂“千般災難(疾病), 不越三條”。

經絡受邪 入臟腑

經絡和臟腑是密切聯繫的。 當人體感受外邪以後, 由於抗病能力不足, 邪氣通過經絡傳入臟腑, 這叫做“內所因”, 就是病邪乘虛入內。 例如傷寒、溫病的致病都是如此。

四腔九竅 血脈相傳

手足四肢和頭面五官、前後二陰等九竅都屬於外。 病邪侵犯肌表以後, 僅僅流傳予血脈, 使得四肢運動受限, 九竅壅塞不通, 這叫做“外皮膚所中”。 例如痹證、傷風一類疾病。

房室 金刃 蟲獸所傷

由於房勞過度, 刀劍創傷以及蟲獸傷害等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又屬於另一種情況。

總之, 《金匱要略》所談的三條, 雖然也有內外之分, 但它是以外邪致病為主, 是以經絡臟腑分內外, 而不是以外感內傷來分內外。 它和後世陳無擇的三因學說有所不同。 三因學說以六淫外感為外因, 以七情內傷為內因, 房室, 金刃等為不內外因。 二者立論依據有其相異之處, 但也可以看出三因學說是這三條的繼承和發展。

“養慎”是內養正氣, 外慎風邪的簡稱。 要防止生病, 就應做好養慎。 首先不讓邪氣進入腠理, 侵犯經絡。 腠理歸三焦所主, 是氣血流注的地方, 和皮膚、臟腑都有密切關係。 當人體抗病能力減退時, 腠理就成為外邪侵入的門戶。 所以要力爭做到正氣存內, 精神內守,

並且講究衛生, 預防感冒。 萬一不慎, 邪犯經絡, 四肢感到沉重不適, 應該乘其尚未傳入臟腑之前及早治療。 逮時可以採用多種醫療方法, 如導引、吐納、針灸、膏摩等等。 導引法自摩自捏, 舌動四肢, 能夠消除疲勞和煩惱。 吐納法以吐故納新, 調整呼吸, 能夠增強心肺功能。 針刺、艾灸、藥膏摩擦體表等外治方法是直接疏通經絡, 驅逐病邪。

除此而外, 在生活上也要注意調節, 如穿衣耍根據天氣冷熱而增減;飲食要搭配, 不能偏嗜辛, 甘等食物;睡眠要充足, 不能縱情作樂。 還要注意免受刑傷, 並防備禽獸的意外災傷。 這一切, 都是為了保證正氣旺盛, 身體健康, 能夠抵禦外邪的侵襲。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