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藥物的補瀉作用意義何在?

疾病的過程, 儘管七分複雜, 變化多端, 總不外是人體的抗病機能(即正氣)與致病因素(即邪氣)進行鬥爭的反映, 可以用“虛”、“實”來加以概括。 所謂“補”, 就是能滋補機體的虧損, 增強機體的功能, 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抗禦作用, 改善虛弱症狀, 如補氣, 滋陰、益血、牡陽、養心安神、補腎固特等, 皆屬於補的範疇。 所謂“瀉”, 就是能祛除致病因素, 調整機體功能, 平抑亢盛, 或制止病勢的發展。 如解表祛邪、瀉下通便、活血通經、利尿消腫、破氣行滯、瀉火燥濕、消食億積等等, 皆屬於“瀉”的範疇。

藥物的補瀉, 是針對疾病的虛實, 在運用補藥和瀉藥時,

必須首先辨清疾病的虛實。 一般來說, 虛證用補藥;實證用瀉藥。 如氣虛、血虛、陽虛、陰虛, 宜用補氣、補血、滋陰、補陽的“補”藥治療;氣滯, 血瘀實證, 宜用行氣化滯、活血消瘀的“瀉”藥治療。 此外, 還要根據病情的寒熱, 分別運用祛散寒邪和清熱瀉火等“瀉”藥來治療, 如乾薑溫中散寒, 附子溫腎逐寒, 石膏清氣分實熱, 生地清血分實熱, 龜板、鱉甲滋陰退蒸等等。 但是, 疾病的虛實情況, 是錯綜複雜的, 因而藥物的補瀉也隨之而變, 往往要補瀉兼施, 或補中有瀉, 或瀉中有補, 或先補後瀉, 或先瀉後補。 總之, 應視病情的虛實具體情況而用藥。

中藥補瀉的運用, 還可以四氣五味為依據。 例如治陰盛的祛寒藥, 氣味大多為辛甘溫熱;治陰虛的養陰藥物,

氣味大多甘昔成寒, 治陽盛的清熱藥, 氣味大多辛營而寒, 治陽虛的助陽藥物, 氣味大多辛甘而溫;治氣虛發熱者, 多以甘溫藥物為主;血虛發熱者, 多以甘涼藥物為主, 若氣血虛而兼有寒象者, 宜用甘溫之“補”藥治療, 氣血瘀滯而有熱象的實熱證, 宜用寒涼通泄“瀉”藥治療, 若因寒邪鬱結者, 則宜用辛散溫通之“瀉”藥。 總之, “補不足, 瀉有餘”, 是補瀉用藥的根本規律。 同時, 還必須以四氣五睞為依據, 選用相應的藥物去處理陰陽氣血的虛實證髏, 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補瀉作用, 有利於提高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