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皮膚和皮下組織急性炎症。 病菌主要由皮膚或者粘膜的破損處侵入, 也可以由血行感染。 本病多發生於營養不良和低蛋白血症的患兒。
小兒丹毒一般發病較急, 在發病初起多數患兒有一些前驅症狀, 表現為突然寒戰、高熱, 體溫可達39℃-40℃, 伴有全身不適、噁心、嘔吐, 嬰兒有時會出現高熱驚厥。 繼之在患部出現紅腫, 周圍境界比較清楚, 自覺灼熱、疼痛, 局部淋巴結腫大。 化驗檢查白細胞增高, 同時中性粒細胞也會增高。 小兒丹毒一般多發生於面部、腹部和小腿部位。
小兒發生丹毒在發熱時應該怎樣處理呢?一般來說,
對小兒丹毒的治療一定要儘早給予抗生素。 一般以青黴素治療效果最好, 應該作為首選藥物, 可以用大劑量青黴素靜脈滴注, 也可採用肌肉注射。 一般用藥2-3天后體溫常常可以恢復正常, 但切不可在體溫下降後即停止應用抗生素, 否則細菌得不到控制, 會使丹毒遷延難愈, 甚至會反復發生, 形成復發性丹毒。 如果青黴素過敏可以選用紅黴素、慶大黴素等抗生素。
局部處理是丹毒治療的一項重要內容。 應將患兒患處抬高, 用雷佛奴爾或新黴素溶液濕敷, 每次20-30分鐘, 每日3-5次, 以減輕局部炎症。
中藥治療小兒丹毒亦有很好的效果。 在高熱等全身症狀較重時, 應用清熱解毒類中藥, 如金銀花、連翹、公英、大青葉、紫花地丁、夏枯草、生石膏等, 常常對控制炎症、降低體溫起到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