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 可以養護陽氣、防病保健。 但人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生理特點, 不同年齡段的人進行艾灸應有所側重。 艾灸的朋友基本上都有出過水泡, 不用慌張, 出水泡是艾灸中很正常的現象, 是我們體內排毒的過程, 可以堅持繼續艾灸。
艾炙後出現水泡說明你體內濕氣重
如果出水泡說明你體內濕氣較重, 如果水泡是無色的, 說明是寒濕, 如果水泡是黃色的, 說明有鬱熱的表現, 如果水泡是血水樣, 說明體內濕毒很盛!艾灸的地方發癢, 是該部位是有風邪的表現, 其實艾灸是一個很好的東西,

水泡出現後, 一般有輕微疼痛, 有的人則沒有任何痛感。 遇到水泡後, 不用害怕, 可以繼續在水泡的位置施灸, 數次後水泡就會自行潰破。 潰破後仍然可以繼續施灸知道結痂, 結痂後還可以施灸,
水泡出現後也不會化膿, 所以一般不需要消炎藥水消毒。 如果盲目消炎, 反而為畫蛇添足之舉。 此時應當相信你身體的自愈能力, 所以不久, 水泡破裂後會很快結痂, 基本上不會出現化膿發炎。 但是患者傷口如果接觸了不乾淨的物質或在不潔的環境中活動, 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