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耳穴壓豆配合艾灸治原發性痛經好嗎

痛經是一種極常見的婦科疾病, 指女子正值經期或行經前後(一周以內)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 甚至昏厥, 以致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 現代醫學將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 後者是指由於盆腔器質性疾病, 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或宮頸狹窄等所引起的痛經。 前者又稱功能性痛經, 是指在排除盆腔器質性病變的基礎上, 週期性發生於月經期的痙攣性疼痛。

中醫學認為, 原發性痛經屬於“經行腹痛”的範疇, 其病因多與外邪侵襲、臟腑功能異常及情志失調等有關, 病機不外是因實“不通則痛”和因虛“不榮則痛”,

虛者多責之於氣血肝腎之虛, 實者多責之于氣鬱及寒、濕邪之侵。

專家在臨床中發現, 經前期進行耳穴壓豆配合經間期、經後期艾灸關元穴, 治療原發性痛經, 效果顯著且患者易於接受。 現介紹如下:

一、耳穴取穴:主穴:子宮、內分泌、卵巢、盆腔、皮質下。 配穴:神門、腹、肝、腎、交感。

方法:在行經前3~5天進行耳穴壓豆, 常規消毒後, 取王不留行籽用膠布貼牢, 貼敷於相應耳穴上, 並適當按壓, 使耳廓有發熱、脹痛感, 囑患者每日按壓3次, 每次每穴按壓半分鐘。

經前期氣血逐漸旺盛, 血海滿溢, 故選用子宮、腹、盆腔等穴, 以調理局部氣血, 行氣止痛;內分泌、卵巢調理內分泌及卵巢功能;肝、腎以疏肝補腎, 緩解少腹痛;交感以解除子宮平滑肌痙攣;取皮質下以調理皮層功能,

緩解緊張狀態;神門以鎮靜止痛。

二、艾灸關元穴:於月經過後第5~15天艾灸關元穴, 每日約30分鐘。

痛經雖有虛實之分, 但痛經“夾虛者多, 全實者少”, 經後期血海逐漸虧虛。 經間排卵期與行經期一樣, 除舊生新, 氣血活動顯著, 故在經後期及經間期艾灸任脈與腎經的交會穴關元, 可補益元陽, 鼓舞氣血, 以利下月經血順利排出。

以上兩種方法配合, 一般連續治療兩個月, 即可獲得滿意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