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胃腸道較為薄弱, 所以常會出現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 以腹瀉、嘔吐為主的綜合征, 因此, 對於寶寶腹瀉的類型, 下面本文就來為大家細細的進行講解。
寶寶腹瀉分五種類型, 分別為:
脾虛瀉
脾胃虛弱導致吃完就瀉, 大便裡有不消化的食物、乳塊等, 但不臭, 寶寶面色發黃, 不夠精神。
傷食瀉
因為寶寶吃得過多導致腹脹、腹痛, 瀉下大便酸臭, 由於飲食過多損傷脾胃, 導致寶寶不想吃飯。
風寒瀉
因為外出玩耍、洗澡不注意或天氣轉涼沒有及時加衣等外因導致寶寶腹部受涼, 大便清稀、有泡沫或呈綠色,
脾腎陽虛瀉
就是我們常說的“五更瀉”, 早上四五時大便, 久瀉不止, 面色發白, 怕冷, 手腳涼, 精神不振。
濕熱瀉
泄下急迫, 大便臭, 少數會有黏液, 肛門周圍紅腫, 食欲不振, 唇幹, 有時會有發熱的症狀。
嬰幼兒腹瀉的情況十分常見, 其所引發的危害主要有:
1、感染:常見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癤腫、敗血症、泌尿道感染及靜脈炎等。 各種感染可能成為腹瀉的病因, 但也有在腹瀉之後, 由於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繼發感染。 遷延性腹瀉或原有營養不良病兒, 容易併發真菌感染, 如鵝口瘡、真菌性腸炎, 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2、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症:腹瀉病程較長, 如禁食時間過久或長期熱量不足,
3、中毒性肝炎:重型腹瀉可能出現黃疸, 常見於營養不良及重症敗血症病兒, 預後不良, 故中毒性肝炎是腹瀉的嚴重併發症之一。
4、其他:如急性腎功能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腦病等, 如處理不當還可發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鉀、中毒性腸麻痹、腸出血、腸套疊等, 偶可見腸穿孔和腹膜炎。
對付小兒腹瀉, 家長可試試採用以下五個方法:
如果孩子拉稀的情況比較輕微, 而且沒有其他症狀, 那麼基本上應該是著涼或著有點消化不良,
給孩子吃東西的話可以考慮暫時用米湯喂, 可以用胡蘿蔔熬湯就著米湯喝。
隨時給孩子更換乾淨的尿片或尿不濕, 用溫水徹底清洗孩子的下身, 保持清潔乾淨, 甚至可以擦一些防菌的藥膏。
可以將蘋果削皮, 切成一塊一塊的, 放進鍋里加一點水煮, 大概五分鐘左右把蘋果湯倒出來, 涼一下給孩子喝;或者可以直接榨蘋果汁, 然後稍微加熱一下給孩子喝。
如果孩子拉稀比較嚴重, 次數多, 而且伴隨著嘔吐、發熱等其他異常情況, 那麼一定要帶到醫院去檢查, 輸一些營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