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腹瀉(也稱消化不良), 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臨床綜合征。 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兒, 急性可分二型。 輕型腹瀉:每天數次至十餘次, 糞便呈蛋花湯樣, 偶有溢乳及嘔吐, 輕微腹脹等;重型腹瀉:每天十次以上, 多達數十次, 水樣便, 嘔吐, 發熱、面色發灰, 煩躁不安, 甚則昏迷、驚厥, 並有失水、電解質紊亂等症狀。
嬰兒腹瀉, 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臨床綜合征。 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兒。 新生兒每天的大便次數通常可多達10次, 大一點以後可能會從一天幾次到一週一兩次不等。 首先瞭解寶寶正常的排便習慣,
1、輕症:每天大便五至八次, 可能伴隨著輕微發燒或嘔吐。 糞便呈黃綠色, 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 並伴有輕微腹脹, 腸鳴音亢進。
2、中度腹瀉:每天大便十次, 稀水便、氣味酸且臭, 可能中度發燒。
3、重症:腹瀉頻繁, 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 呈水樣、量多, 有酸臭味, 煩躁、嗜睡、萎靡, 甚至昏迷、驚厥, 血絲黏液便, 前囟門凹陷, 皮膚及嘴唇乾燥等。
4、部分患者可出現明顯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
新生兒腹瀉有哪些原因
原因1:胃腸炎。 在大人小孩中都很常見, 是胃和腸道出現的一種炎症, 容易導致拉肚子。 引發胃腸炎的致病原多為病毒, 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 好發於秋末冬初, 因腹瀉住院的寶寶中有一半是感染了這種病毒, 如果寶寶拉肚子, 並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 那很可能是胃腸炎造成的。
原因2:細菌感染。 如果寶寶拉肚子嚴重(有時伴有嘔吐), 同時, 還出現腹痛、膿血便、發燒等現象, 那往往是細菌(比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 這種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 但有些也可能會非常嚴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類裡含有的大腸桿菌引發的感染)。 因此,
原因3:寄生蟲感染。 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引起寶寶拉肚子。 比如賈第蟲病(也叫“梨形鞭毛蟲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的。 所以,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比如更換尿布後勤洗手, 是終止寄生蟲感染傳播的最好方法。
原因4:抗生素。 如果寶寶拉肚子發生在用有抗生素的藥物期間或用此類藥物治病後, 可能與所用的藥物有關。 把寶寶拉肚子的情況告訴醫生, 看看是否可以換用其他藥物或療法。
原因5:果汁過量。 如果寶寶喝含有山梨醇和高濃度果糖的果汁, 也可能會肚子不舒服, 大便變稀。 給寶寶少吃點這些食物, 應該1周左右就能好轉。 專家建議不要給6個月以下的寶寶喝果汁。
原因6:配方奶。 配方奶沖調不當也可能引起寶寶拉肚子, 所以, 沖奶時要嚴格按比例加水。 此外, 寶寶也會由於配方奶的沖調用具消毒方法不當, 而出現腹瀉。 不管是上述哪一種情況, 更換配方奶的品牌都沒有用, 所以, 最好先帶寶寶看醫生, 然後再決定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