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參蘇飲趣味方歌

參蘇飲趣味方歌

1、方歌:

參蘇飲內用陳皮, 枳殼前胡半夏齊,

姜葛棗香甘桔茯, 氣虛外感此方宜。

2、組成:人參紫蘇葉幹葛洗半夏湯洗七次, 薑汁制炒前胡去苗茯苓去皮、各三分、枳殼去瓤, 麩炒桔梗去蘆木香陳皮去白 甘草炙, 各半兩。

3、用法:上父咀, 每服四錢(12g), 水一盞半, 薑七片, 棗一個, 煎六分, 去滓, 微熱服。 不拘時候(現代用法:水煎服)。

4、功用:益氣解表, 理氣化痰。

5、藥理作用:具有解熱、抗病毒、抗菌、抗過敏、增強機體免疫力、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等作用。

6、中醫證:氣虛, 外感風寒, 內有痰濕證。 發熱惡寒, 無汗, 頭痛, 咳嗽痰白,

胸脘滿悶, 倦怠乏力, 氣短懶言, 舌淡, 苔薄白, 脈弱。

7、西醫病: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蕁麻疹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氣虛、外感風寒, 內有痰濕證者。

8、方證分析:本方所治之證乃肺脾氣虛, 風寒侵襲, 痰濕內壅所致。 風寒侵襲肌膚營衛, 正邪交爭, 則發熱惡寒;風寒侵襲, 腠理閉塞、玄府不通, 則無汗;痰濕壅肺, 濁氣上逆, 則咳嗽痰白;肺脾氣虛, 則倦怠乏力, 氣短懶言;舌淡, 苔薄白, 脈弱, 皆為氣虛、風寒侵襲, 痰濕內壅之征。 治當益氣解表, 理氣化痰。

方中紫蘇葉解表散寒, 宣肺止咳, 行氣寬胸;人參益氣健脾, 共為君藥。 桔梗宣肺祛痰止咳;半夏、前胡燥濕化痰, 降肺止咳, 與桔梗相伍, 一宣一降, 調理肺氣;重用生薑解表散寒, 溫肺止咳, 共為臣藥。

木香、枳殼、陳皮理氣寬胸, 醒脾和中;茯苓健脾益氣, 滲利痰濕;大棗助人參益氣。 葛根辛涼, 辛助紫蘇葉解表, 涼制紫蘇葉辛溫傷氣, 共為佐藥。 甘草益氣安中, 調和諸藥, 為佐使藥。 諸藥配伍, 以奏益氣解表, 理氣化痰之功。

9、配伍特點:補散並用, 補不留邪, 散不傷正;宣降並施, 津隨氣行, 氣行痰消。

本方與敗毒散皆能治療氣虛外感風寒, 均以人參、茯苓、甘草補益正氣, 以桔梗、枳殼、前胡、生薑宣降肺氣, 化痰止咳。 敗毒散用羌活、獨活、川芎, 解表祛風, 勝濕散寒, 行氣理血;柴胡調理氣機;而參蘇飲用紫蘇葉、葛根發汗解表;半夏醒脾燥濕化痰, 木香、陳皮理氣寬胸, 燥濕化痰。 可見, 敗毒散與參蘇飲均能治療表裡兼證, 敗毒散治療的表證較參蘇飲為重,

表證以風寒夾濕為主;而參蘇飲治療的裡證較敗毒散為重, 所治的表證則是以風寒為主。

參蘇飲運用

一、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是治療氣虛, 外感風寒, 內有痰濕證的基礎方, 臨床應用以發熱惡寒, 無汗, 咳嗽痰白, 胸脘滿悶, 倦怠乏力, 舌淡, 苔薄白, 脈弱為辨治要點。

2、加減用藥:若表證重者, 加荊芥、防風, 以解表散寒;若頭痛者, 加川芎、白芷、槁本, 以行氣理血, 散寒止痛;若不思飲食者, 加山楂、麥芽, 以消食和胃等。

3、注意事項:風熱表證者慎用本方。

二、方論選錄

汪昂:“風寒宜解表, 故用蘇、葛、前胡;勞傷宜補中, 故用參、苓、甘草。 橘、半除痰止嘔;枳、桔利膈寬腸, 木香行氣破滯, 使內外俱和, 則邪散矣。 ”(《醫方集解》)配伍特點:補散並用, 補不留邪, 散不傷正;宣降並施,

津隨氣行, 氣行痰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