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表現:
初期鼓室黏膜充血腫脹, 隨之炎症滲出逐漸加重, 鼓膜呈彌漫性出血。 病變繼續發展可進入化膿期, 炎性滲出物轉變成膿性。 鼓室內膿性物質堆積, 使鼓室內壓升高, 毛細血管受壓小靜脈發生血性栓子, 導致黏膜壞死穿孔, 鼓膜受壓出血, 導致膿液外泄。
預防護理:
1、兒童在吮奶時乳汁可經咽鼓管流入中耳, 因此要掌握好餵奶技巧, 避免平臥哺乳, 提倡坐位姿餵奶。
2、及早應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控制感染, 直至症狀消退後5~7日停藥, 務求徹底治癒。 不可症狀消退後即停藥, 以免變成慢性中耳炎。
3、適當應用滴鼻藥物治療。
4.理療, 如紅外線、超短波等, 有助於消炎止痛。
5.全身支持療法, 注意休息, 調節飲食。
6、局部用藥時要遵守醫生醫囑, 不亂用藥滴耳。
7、要積極治療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 如腺樣體肥大、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等。
8、鍛煉身體, 提高身體素質, 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廣泛開展各種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陳舊性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