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鼻竇炎中醫五種辨證型治療

鼻竇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 患有鼻竇炎後沒有重視, 很容易導致鼻竇炎加劇。 中醫辨證鼻竇炎非常有效, 患有鼻竇炎的病因有很多, 因此我們需要瞭解這些知識, 對症治療, 鼻竇炎怎麼治療?下面就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鼻竇炎中醫五種辨證型治療

鼻淵是以鼻流濁涕、鼻塞、嗅覺減退, 頭痛為特徵的病證。 又稱腦漏。 相當於西醫的急、慢性鼻竇炎, 是鼻竇黏膜的非特異性炎症, 為一種鼻科常見病、多發病。 X線片及鼻竇部穿刺, 是現代醫學診斷此病的關鍵技術。 中醫通過辨證, 多分以下五種證型治療。

風熱襲肺

臨床表現為鼻涕黃濁味臭, 鼻塞時作, 嗅覺減退, 頭額脹痛, 發熱惡寒, 咳嗽痰黃, 咽幹, 苔薄黃。 治法:疏風清熱, 芳香通竅。 可選方劑:蒼耳子散(蒼耳子、辛夷、白芷、川芎、黃芩、薄荷、川貝母或浙貝母、淡豆豉、菊花、甘草), 還可選加黃芩、金銀花、菊花、葛根、連翹等。 頭巔頂痛, 加槁本;前額眉棱骨痛, 加蔓荊子;後枕及頸項痛, 加葛根;雙側太陽穴痛, 加柴胡;痰多, 加杏仁、瓜蔞等。 成藥可選鼻淵通竅顆粒或防芷鼻炎片。

脾經濕熱

臨床表現為涕黃濁、量多、味臭, 鼻塞重, 嗅覺差, 鼻竅黏膜紅腫, 頭脹痛, 肢體困倦, 食少納呆, 脘腹脹滿, 溲黃赤。 舌紅, 苔黃膩。 治法:清脾瀉熱, 利濕祛濁。 可選方劑:甘露消毒丹(飛滑石、綿茵陳、淡黃芩、石菖蒲、川貝母、木通、藿香、射干、連翹、薄荷、白豆蔻)。

涕黃濁量多, 加車前子、魚腥草以清熱解毒利濕。

膽府鬱熱

臨床表現為鼻流濁涕, 色黃而臭, 鼻塞不通, 不聞香臭, 頭昏頭脹, 咽幹口苦, 耳鳴目眩, 兩脅脹痛。 舌紅, 苔黃。 治法:清泄膽熱, 利濕通竅。 可選成藥膽香鼻炎片或選鼻淵舒口服液, 涕黃綠者, 加服龍膽瀉肝丸。

脾氣虛弱

臨床表現為涕或白或黃, 黏且量多, 無臭味, 鼻塞重, 嗅覺差, 鼻竅黏膜淡紅腫脹, 肢倦乏力, 面色萎黃, 食少納差, 腹脹便溏。 舌質淡, 苔薄白。 治以健脾益氣, 清利濕濁。 可選成藥補中益氣丸。 有其他症狀時, 如濕重時, 補中益氣丸改湯劑加川木通、澤瀉;鼻塞重者, 加蒼耳子、辛夷、石菖蒲;涕黃濁量多者, 加黃連、黃芩、車前草等。

肺氣虛寒

臨床表現為鼻涕量多、黏白無臭味,

鼻塞或輕或重, 日久不愈, 遇風冷加重, 自汗惡風, 氣短乏力。 舌淡, 苔薄白。 治以溫補肺氣, 疏散風寒。 可選用《瘍醫大全》溫肺止流丹(人參、荊芥、細辛、訶子、桔梗、魚腦骨、甘草、胡桃肉、肉蓯蓉、金櫻子、蛤蚧);體虛易感冒者, 加服玉屏風散。

患此病的患者應適當休息, 注意防寒保暖, 避免感冒, 以免誘發或加重鼻淵;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尤戒除煙酒, 以防上火;多飲開水, 保持二便暢通;清潔鼻腔, 去除積留的涕液, 可做低頭、側頭運動, 以利竇內液體排出;擤鼻切勿過猛, 方法要得當, 防止引發中耳炎;患鼻淵後, 及時治療, 防止表邪入裡, 實證轉虛。

中醫詳細介紹鼻炎的病因

日常生活中, 不少疾病正侵蝕我們的身體, 雖然這些疾病不會致命,

卻讓我們難以安心學習工作。 鼻炎就是眾多疾病中的一種, 那麼, 引發鼻炎的病因是什麼呢?看看中醫如何理解吧!

中醫認為鼻鼽的發生, 內因多為臟腑功能失調, 外因多為感受風寒, 異氣之邪而致, 臟腑功能失調以肺、脾、腎之虛損為主, 其病主要在肺, 但與脾, 腎關係密切。

1.肺氣虛弱, 感受風寒

肺氣虛, 衛表不固, 腠理疏鬆, 風寒乘虛而人, 犯及鼻竅, 邪正相搏, 肺氣不得通調, 津液停聚, 鼻竅壅塞, 遂致打噴嚏、流清涕。

2.脾氣虛弱, 水濕泛鼻

脾氣虛弱, 運化失司, 氣虛不能固攝, 而出現打噴嚏、流清涕, 鼻塞。

3.腎陽虧虛, 肺失溫煦

素稟不足, 或年高體弱, 或胎前產後, 或勞倦傷腎。 或過服寒涼, 而致腎陽不足, 則肺失溫養, 乃出現噴嚏頻作、清涕淋漓。

4.肺腎陰虧, 氣陰耗傷

先天稟賦不足, 後天勞倦傷氣, 金水不能相生, 腎虛不能固攝, 氣陰耗散於外, 或因空調使用不當令空氣過於低溫和千燥, 寒傷陽氣燥傷肺陰, 乃出現噴嚏頻作, 清涕淋漓。

以上就是關於引發鼻炎的病因是什麼的相關介紹, 相信朋友們對, 中醫理解的鼻炎有了全面瞭解。 鼻炎重在調理, 大家可以通過中醫介紹的這些原因中, 找到關鍵, 缺什麼補什麼, 就能控制鼻炎的發生。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相信大家已經瞭解鼻竇炎中醫五種辨證型治療的方法了, 如果患有鼻竇炎, 那麼就要儘早的去醫院治療, 不要避醫, 同時還需要注意飲食, 好好休息。 最後, 小編祝願大家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