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髖關節骨性關節病

髖關節骨性關節病亦稱增生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 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原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病, 多見於50歲以上的肥胖患者, 受遺傳、體質和代謝影響, 主要是由於軟骨退變所致。 繼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病多見於髖關節炎、關節損傷和關節畸形。 其發病年齡多見於40歲左右。 髖關節骨性關節病初期多為持續性關節疼痛, 伴有關節發軟及滑落感, 常在輕微扭傷、受涼或行走過長後發作。 而在間歇期則無疼痛症狀。 逐漸發作時間延長, 間隔縮短並伴有關節膠著現象,

即關節處於某一位置較長時間不動以後, 開始活動時僵硬疼痛, 短時間活動後, 又感覺關節活動鬆快。 而關節活動過多時, 又出性疼痛症狀。 檢查時, 多有關節活動受限, 在活動關節時, 常可聽到咯吱咯吱的摩擦音。

髖關節骨性關節病早期和股骨頭壞死早期一樣, X線片檢查均不易發現。 而MRI檢查都可以早期確診。 而中期以後, 可在X線片上見到, 非對稱性關節間歇狹窄, 關節邊緣骨刺形成, 關節內結構尖銳, 有時可見關節內游離體。 嚴重者有髖關節關節變形及半脫位。 需要指出的是, 在股骨頭壞死的晚期, 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引起的髖臼和股骨頭的壞死都會合併出現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這種診斷是正確的。

病因

1. 原發性髖關節骨關節病 是關節軟骨生理性的退行變性,

多見於老年人。 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增齡:年齡增加是最危險的因素, 其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高。 ②髖關節過度使用:與職業有關, 長期反復使用關節者患病率高。 關節軟骨對反復衝擊性負荷十分敏感而受到損傷, 過量的負荷也可引起軟骨下骨小梁微骨折, 重建的骨小梁對衝擊力的承受性差, 退變加速。 ③肥胖:肥胖增加關節負重, 同時肥胖引起姿勢、步態和運動活力的改變, 影響關節的生物力學。 ④遺傳因素:不同種族和人群, 髖關節骨關節病患病率不同。

2.繼發性髖關節病 系各種原因導致髖關節軟骨損害而發生的髖關節病。 常見發病因素有以下幾種:①先天性發育異常:如髖臼發育不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②後天性關節面不平整:如扁平髖、股骨頭骨骺滑脫。 ③創傷:髖關節內骨折對位不佳, 導致關節面凹凸不平;鄰近關節的骨折, 對線不良, 均可繼發髖關節骨關節病, 又稱創傷性關節炎。 ④損害關節軟骨的關節疾病:如神經性關節炎、關節感染等。 ⑤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大量飲酒引起股骨頭壞死, 後期可導致髖關節病。

病理

病理本病的病理變化以髖關節軟骨變性及軟骨下骨質病變為主。

1. 關節軟骨 軟骨變性是骨性關節病出現最早, 也是最重要的病理改變。 正常的關節軟骨表面光滑呈藍白色, 當各種原因引起骨關節病時, 關節表面即失去正常的光滑度, 軟骨變軟, 無光澤, 變粗糙, 碎裂脫落後暴露軟骨下骨質。

2.骨 暴露的軟骨下骨質不斷摩擦, 使骨面硬化, 處於邊緣部的軟骨細胞活性增強, 出現骨質增生即骨贅形成。 滑液經微細的骨小梁骨折進入骨內, 形成囊腔樣病變。

3.滑膜及關節囊 由於慢性刺激而逐漸纖維變性和增厚, 滑膜呈慢性滑膜炎病變, 關節囊攣縮。

4. 游離體 由磨損剝脫的軟骨碎屑、骨碎屑和滑膜絨毛形成。

臨床表現

原發性髖關節骨關節病多發生於老年人, 繼發性髖關節骨關節病患者發病年齡較小。 本病起病緩慢, 症狀多呈間歇性, 間歇期內無症狀, 多次發作後間歇期逐漸縮短, 最後變為持續性。 患者無明顯的全身症狀, 主要表現為髖關節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

1.髖關節疼痛 開始輕微, 有時因受涼、勞累或輕微外傷後感到有酸脹感。
隨著疾病的發展, 疼痛逐漸加重。 關節開始活動時疼痛, 稍活動後減輕, 負重及活動多時加重。 疼痛可位於腹股溝處, 並向大腿或膝前內側放射, 也可位於臀部及股骨大轉子周圍, 並向大腿後外側放射。 關節疼痛可長期不變, 大多是慢慢加重。 晚期關節退變嚴重時, 骨贅刺激肥厚炎性的滑膜而疼痛加劇, 臥位和翻身活動時也感疼痛。

2.髖關節僵硬 經過一段時間不活動, 可出現暫時性髖關節僵硬。 從一個姿勢轉變到另一姿勢時, 活動感到不便並有酸脹痛。 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時最為明顯, 稍微活動後關節漸靈活。

3.髖關節活動受限 關節囊纖維化、骨贅、關節面不平可使髖關節活動範圍縮小, 活動時可發出粗糙的摩擦音。

4.髖關節畸形 關節軟骨磨損,邊緣骨質增生和關節囊攣縮可導致髖關節畸形。

診斷檢查

x線表現原發性髖關節骨關節病早期因僅有軟骨的退行性變,可無明顯的x線改變。後期因關節軟骨的喪失,關節間隙變窄和不規則,股骨頭變扁,關節面不光整,股骨頸變粗短,髖臼外上緣和底部骨贅形成明顯,可將股骨頭大部覆蓋。軟骨下松質骨壞死,壞死的骨小梁吸收,而在髖臼頂部和股骨頭內出現大小不等的囊樣改變,並有骨質緻密硬化現象。有時可見關節面游離體,晚期可發生髖關節半脫位現象。

繼發性髖關節病同時有原發性髖關節骨關節病的x線表現。

治療

1.一般治療 應適當休息,避免過度勞累、負重、受涼受潮;避免長時間不活動,定時活動關節,如慢跑、散步等。症狀較重時應完全休息。肥胖者應適當減輕體重。可在健側使用手杖,減輕受累關節負重。為避免關節屈曲攣縮,患者可每日俯臥2~3次,勿坐低凳和沙發。外旋、內旋、外展和內收鍛煉可避免關節囊攣縮。

2.理療 急性期理療可以止痛消腫,改善關節功能;慢性期理療可以增強局部血循環、改善關節功能。針灸推拿也有一定效果。

3.藥物治療 可用非激素類抗炎止痛藥,如芬必得、扶他林等,亦可用中藥。如有局限性壓痛點,可採用局部注射,常用藥物為醋酸強的松龍和普魯卡因,每週1次,3次為一療程。

4.手術治療 包括關節清理術、關節融合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隨著人工髖關節假體的發展,全髖關節置換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臨床,它可使患者免除痛苦,改善關節功能。其適應症為:①嚴重疼痛經各種治療無效者。②發生功能障礙影響日常生活者。人工關節有一定壽命限制,患者的手術年齡一般要求在60歲以上,但隨著假體材料和手術技術的發展,年齡限制有所降低。

活動時可發出粗糙的摩擦音。

4.髖關節畸形 關節軟骨磨損,邊緣骨質增生和關節囊攣縮可導致髖關節畸形。

診斷檢查

x線表現原發性髖關節骨關節病早期因僅有軟骨的退行性變,可無明顯的x線改變。後期因關節軟骨的喪失,關節間隙變窄和不規則,股骨頭變扁,關節面不光整,股骨頸變粗短,髖臼外上緣和底部骨贅形成明顯,可將股骨頭大部覆蓋。軟骨下松質骨壞死,壞死的骨小梁吸收,而在髖臼頂部和股骨頭內出現大小不等的囊樣改變,並有骨質緻密硬化現象。有時可見關節面游離體,晚期可發生髖關節半脫位現象。

繼發性髖關節病同時有原發性髖關節骨關節病的x線表現。

治療

1.一般治療 應適當休息,避免過度勞累、負重、受涼受潮;避免長時間不活動,定時活動關節,如慢跑、散步等。症狀較重時應完全休息。肥胖者應適當減輕體重。可在健側使用手杖,減輕受累關節負重。為避免關節屈曲攣縮,患者可每日俯臥2~3次,勿坐低凳和沙發。外旋、內旋、外展和內收鍛煉可避免關節囊攣縮。

2.理療 急性期理療可以止痛消腫,改善關節功能;慢性期理療可以增強局部血循環、改善關節功能。針灸推拿也有一定效果。

3.藥物治療 可用非激素類抗炎止痛藥,如芬必得、扶他林等,亦可用中藥。如有局限性壓痛點,可採用局部注射,常用藥物為醋酸強的松龍和普魯卡因,每週1次,3次為一療程。

4.手術治療 包括關節清理術、關節融合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隨著人工髖關節假體的發展,全髖關節置換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臨床,它可使患者免除痛苦,改善關節功能。其適應症為:①嚴重疼痛經各種治療無效者。②發生功能障礙影響日常生活者。人工關節有一定壽命限制,患者的手術年齡一般要求在60歲以上,但隨著假體材料和手術技術的發展,年齡限制有所降低。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