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方劑>正文

當歸四逆湯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當歸四逆湯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桂枝、芍藥、細辛, 各二錢半。 通草、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各一錢半。

【功能主治】治手足厥寒, 脈細欲絕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 水二鐘, 紅棗的功效與作用一枚, 煎至一鐘, 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傷寒論》:當歸四逆湯

【處方】當歸9克 桂枝9克(去皮)芍藥9克細辛3克 甘草6克(炙)通草6克 大棗的功效與作用5枚

【功能主治】養血散寒, 溫經通脈。 主厥陰傷寒, 血脈凝澀, 手足厥寒, 脈細欲絕;或腸鳴腹痛, 下利不止;或陰頹疝氣, 睾丸掣痛, 牽引少腹。 現用於雷諾氏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腰腿足踝酸痛、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蕁麻疹、精索靜脈曲張、女子閉經、痛經、月經不調、凍瘡、皸裂等屬血虛寒凝經脈者。

【用法用量】上藥以水800毫升, 煮取300毫升, 去滓, 分二次溫服。

【備註】方中當歸既能養血, 又能和血養血為君;桂枝溫通經脈, 以暢血行, 芍藥益陰和營, 二味相配, 內疏厥陰, 調和營衛為臣;細辛散表裡內外之寒邪, 通草入經通脈為佐;甘草、大棗溫養脾氣為使。 諸藥合用, 有溫養經脈, 通暢血行之功。

【摘錄】《傷寒論》

《衛生寶鑒》卷十八:當歸四逆湯

【處方】當歸尾2.1克 附子(炮)官桂 茴香(炒)柴胡的功效與作用各1.5克 芍藥1.2克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玄胡索 川楝子各0.9克(酒煮)澤瀉的功效與作用0.6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主疝氣, 臍腹冷痛, 牽引腰胯。

【用法用量】用水350毫升, 煎至150毫升, 去滓, 空腹時溫服。

【摘錄】《衛生寶鑒》卷十八

《重訂通俗傷寒論》:當歸四逆湯

【處方】全當歸3錢, 桂枝尖5分, 北細辛3分(蜜炙), 鮮蔥白1個(切寸), 生白芍的功效與作用3錢, 清炙草5分, 絳通草1錢, 陳紹酒1瓢(沖)。

【功能主治】滋陰通脈。 主手足厥寒, 脈細欲絕。

【用法用量】

如宿病寒疝, 小腹痛甚, 口吐白沫者, 則加吳茱萸以止疝痛,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汁以止吐沫。

【各家論述】方中歸、芍榮養血絡為君;臣以桂、辛, 辛通經脈, 使經氣通暢, 絡氣自能四布, 尤必佐以絳通、蔥、酒者, 一取其速通經隧, 一取其暢達絡脈;使以炙草, 辛得甘助而發力愈速也。 此為養血滋陰, 活絡通脈之良方。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醫略六書》卷二十四:當歸四逆湯

【處方】附子1錢半(炮), 官桂1錢半, 白芍1錢半(酒炒), 柴胡5分, 當歸3錢, 吳茱1錢(醋的功效與作用炒), 楝子2錢(酒炒), 小茴3錢(醋炒), 澤瀉1錢半。

【功能主治】陽虛寒疝, 脈緊細者。

【用法用量】水煎, 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陽虛於下, 寒束於經, 虛陽不能布敷而經氣被遏, 故虛疝時時發作焉。 附子補火扶陽, 官桂溫經散寒, 當歸養血榮經, 白芍斂陰柔筋, 柴胡升清陽以除邪, 吳茱降逆氣以下達, 澤瀉瀉濁陰清腎府, 小茴溫經氣卻疝疾, 川楝子瀉濕熱以平虛疝也。

【摘錄】《醫略六書》卷二十四

《杏苑》卷六:當歸四逆湯

【處方】當歸1錢5分, 官桂1錢5分, 白芍藥1錢5分, 細辛1錢5分, 甘草(炙)1錢, 通草1錢, 吳茱萸5分。

【功能主治】陰(疒頹??)大如鬥, 諸藥不能效者。

【用法用量】用生薑5片,

水煎熟, 空心溫服。

【摘錄】《杏苑》卷六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