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方劑>正文

柏公湯中藥方劑

痢疾有很多種, 不同的病因會導致不同的痢疾。 那麼在治療痢疾的時候也要注意藥物的選擇。 這裡推薦柏公湯中藥方劑給大家, 柏公湯的功效是治療傷寒下痢的, 也可以治療久血熱痢的症狀, 來看柏公湯的用法!

處方

柏皮3兩, 黃芩2兩, 黃連1兩。

功能主治

傷寒下痢, 亦治久血熱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每服1兩, 水2盞, 煎至1盞, 去滓, 通口服。 腹痛, 加山梔子;小便不利, 加赤茯苓、阿膠。

摘錄

《袖珍》卷一引《經驗方》。

熱痢

病名。 由腸胃醞熱所致的痢疾。 見《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時病論》卷三:“熱痢者, 起于夏秋之交, 熱鬱濕蒸,

人感其氣, 內幹脾胃, ……熱挾濕食, 醞釀中州, 而成滯下矣。 ”證見裡急後重, 身熱腹痛, 煩渴引飲, 喜冷畏熱, 小便熱赤, 痢下赤色, 或如魚腦, 稠粘而穢, 脈滑數而有力, 舌苔黃膩等。 治宜清熱解毒, 消蕩積滯, 用白頭翁湯、芩連芍藥湯、香連丸等方, 益以楂肉、檳榔、川軍等藥。 參見痢疾、燥熱痢、濕熱痢等條。 本證見於急性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發作期及細菌性食物中毒等。

痢疾

痢疾, 中醫病證名。 是以痢下赤白膿血, 腹痛, 裡急後重為臨床特徵。 主要病因是外感時邪疫毒, 內傷飲食不潔。 病位在腸, 與脾胃有密切關係。 病機為濕熱、疫毒、寒濕結於腸腑, 氣血壅滯, 脂膜血絡受損, 化為膿血, 大腸傳導失司, 發為痢疾。 暴痢多實證, 久痢多虛證。 痢疾的治療,

以初痢宜通, 久痢宜澀, 熱痢宜清, 寒痢宜溫, 寒熱虛實夾雜者宜通澀兼施、溫清並用。 對具傳染性的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 應重在預防, 控制傳染。

證治分類

濕熱痢

症狀

腹部疼痛, 裡急後重, 痢下赤白膿血, 黏稠如膠凍, 腥臭, 肛門灼熱, 小便短赤, 舌苔黃膩, 脈滑數。

治法

清腸化濕、調氣和血。

方藥

芍藥東加減。

常用藥

芍藥、當歸、甘草、木香、檳榔、大黃、黃芩、黃連、肉桂、金銀花。

疫毒痢

症狀

起病急驟, 壯熱口渴, 頭痛煩躁, 噁心嘔吐, 大便頻頻, 痢下鮮紫膿血, 腹痛劇烈, 後重感特著, 甚者神昏驚厥, 舌質紅絳, 舌苔黃燥, 脈滑數或微欲絕。

治法

清熱解毒, 涼血除積。

方藥

白頭翁湯合芍藥東加減。

常用藥

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銀花、地榆、牡丹皮、芍藥、甘草、木香、檳榔。

結語:有關柏公湯中藥方劑, 這裡就介紹這麼多。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柏公湯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了。 柏公湯能治療熱痢, 也是痢疾的一種。 上述也介紹了很多治療痢疾的方藥, 根據不同的類型, 治療不同的痢疾。 希望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對症下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