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小兒肺部疾患中的一種常見症狀, 一年四季都可發生, 以冬天、春天這兩個寒熱多變的季節多見, 三歲以下幼兒更為多見。 中醫認為, 小兒生理特點是形氣未充, 肌膚柔弱, 肺氣嬌嫩, 衛外功能未固, 寒暖不能自調以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因而容易被風寒風熱所傷, 導致肺氣失降, 上逆而咳, 形成外感咳嗽。
這樣的生理特點造成小兒容易發病, 病情演變速度快。 若外感咳嗽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 病邪很快就會由外向內轉化。 玲玲開始時雖是一般的外感咳嗽, 但病邪很快由外入內而造成痰熱戀肺,
小兒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的區別, 臨床上外感咳嗽多於內傷咳嗽。
外感咳嗽大多表現為, 咳嗽氣粗聲高, 痰液稠厚, 起病急, 病程較短, 多屬於實症。 外感咳嗽又分風寒、風熱等類型。 風寒咳嗽主要表現為喉癢聲重, 痰白稀薄, 鼻塞流涕, 惡寒無汗, 發熱頭痛或周身酸痛, 苔厚舌淡紅。 治療宜疏風散寒, 宣肺化痰。 選用蘇葉、杏仁、陳皮、法夏、前胡、桔梗、麻黃等。
內傷咳嗽大多咳聲低弱, 痰稀色白, 起病緩慢, 病程較長。 內傷咳嗽分肺寒和肺熱等類型。 其中肺熱咳嗽表現為發熱、面赤、咳嗽痰多兼黏稠難咯, 氣急喘促, 甚至鼻翼扇動, 煩躁不寧, 口苦口渴, 尿赤便幹, 苔黃舌紅。 治療宜清熱瀉肺、化痰止咳。 選用麻黃、杏仁、甘草、生石膏、桑白皮、黃芩、瓜蔞皮、浙貝母等。 肺寒咳嗽則表現為咳嗽纏綿, 痰多清稀, 晝靜夜咳, 手足不溫, 大便稀溏, 小便清長, 面色清白, 苔白潤舌淡白。 治療宜溫肺散寒。 選用麻黃、桂枝、乾薑、細辛、五味子、杏仁、蘇子、白芥子、萊菔子、葶藶子等。
關於小兒咳嗽的症狀還有很多, 在這裡就不過多講述。 下面有幾個民間治療小兒咳嗽的單方:
雪梨一個去核, 杏仁9克, 冰糖15克煎服, 或柿餅一個去核, 納入川貝6克, 蒸熟一次服用, 日服兩次, 適用於風熱咳嗽;或雪梨一個, 川貝6克、冰糖15克煎服, 適用於咳嗽時間長, 乾咳少痰;或紫蘇9克、白蘿蔔片12克, 煎水成一小碗加紅糖一匙溫服, 適用於風寒咳嗽。
小兒咳嗽, 可輕可重, 特別是外感咳嗽, 趁疾病比較淺及時治療, 效果很好, 等到轉化為內傷咳嗽後, 病情已較深, 治療起來就相對麻煩多了, 所以父母們平時不可大意, 當孩子咳嗽較重時, 須立即到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