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的臨床表現

1、狀與功能改變

⑴夜盲:為本病最早出現的症狀, 常始于兒童或青少年時期, 且多發生在眼底有可見改變之前。 開始時輕, 隨年齡增生逐漸加重。 極少數患者早期亦可無夜盲主訴。

⑵暗適應檢查:早期錐細胞功能尚正常, 杆細胞功能下降, 使杆細胞曲線終未閾值升高, 造成光色間差縮小。 晚期杆細胞功能喪失, 錐細胞閾值亦升高, 形成高位的單相曲線。

⑶視野與中心視力:早期有環形暗點, 位置與赤道部病變相符。 其後環形暗點向中心和周邊慢慢擴大而成管狀視野。 中心視力早期正常或接近正常, 隨病程發展而逐漸減退,

終於完全失明。

⑷視覺電生理:ERG無反應, 尤其b波消失是本病的典型改變, 其改變常早於眼底出現改變。 EOG LP/DT明顯降低或熄滅, 即使在早期, 當視野、暗適應、甚至ERG等改變尚不明顯時, 已可查出。 故EOG對本病診斷比ERG更為靈敏。

⑸色覺:多數患者童年時色覺正常, 其後漸顯異常。 典型改變為藍色盲, 紅綠色覺障礙較少。

2、眼底檢查所見:病早期雖已有夜盲, 眼底可完全正常。 俟後隨病程進展而漸次出現眼底改變。 典型的改變有:

1)視網膜色素沉著:始於赤道部, 色素呈有突的小點, 繼而增多變大, 呈骨細胞樣, 有時呈不規則的線條狀, 圍繞赤道部成寬窄不等的環狀排列。 色素多位於視網膜血管附近, 特別多見於靜脈的前面, 可遮蓋部分血管,

或沿血管分佈, 於血管分支處更為密集。 以後, 色素沉著自赤道部向後極和周邊逐漸擴展, 最後佈滿整個眼底。 在此同時, 視網膜色素上皮層色素脫失, 暴露出脈絡膜血管而呈豹紋狀眼底。 晚期脈絡膜血管亦硬化, 呈黃白色條紋。 玻璃體一般清晰, 有時偶見少數點狀或線狀混濁。

2)視網膜血管改變:血管一致性狹窄, 隨病程進展而加重, 尤以動脈為顯著。 在晚期, 動脈成細線狀, 於離開視訊光碟一段距離後即難以辨認而似消失, 但不變從白線, 亦無白鞘包繞。 3)螢光血管眼底造影所見:背景螢光大片無螢光區, 提示脈絡膜毛細血管層萎縮。 視網膜血管可有閉塞, 有時還可見到後極部或周邊部斑駁狀螢光斑。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