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兒童心理不健康的五個表現 家長該怎麼做

學前兒童正處在心理成長發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他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可塑性大, 而心理不健康的狀況, 卻往往讓其出現心理扭曲等不正常的現象, 因此, 家長在平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兒童的日常表現, 那麼, 兒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呢?

兒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

多動

兒童的心理行為可以表現在兒童的行為上, 有些兒童出現“多動症”。 主要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學習受到嚴重影響等幾個方面。

焦慮

指突如其來的沒有明顯身體原因的恐懼狀態。

具體表現為缺乏自信、過於敏感、食欲低落、無端哭鬧。 這類兒童陌生環境反應敏感, 而擔心害怕, 甚至恐惶不安, 哭鬧不停, 常常擔心被別人嘲笑, 對尚未發生的情況, 產生過分的關注, 並伴有無根據的煩惱。 對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也顯得過分焦慮。

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現在對某些事物或情景產生懼怕和逃離的心情, 如怕打雷閃電, 極度緊張, 抱頭亂竄。 兒童對於一些沒有危險或基本沒有危險的東西也感到害怕, 而且這種害怕十分突出, 兒童由於恐怖而出現回避、退縮行為。 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難, 睡中不時驚醒、大聲哭鬧, 甚至夢游四方, 但白天回憶不起來, 只覺得精力不足, 情緒不穩。

攻擊

這類孩子整日東奔西跑, 經常搞惡作劇,

喜歡諷刺挖苦別人。 對美好的物品毫不愛惜, 摔打成為癖好, 表現出攻擊性。

惡劣的人際關係

心理不健康的兒童一般沒有融洽的人際關係, 往往由於個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 與人產生交流障礙。 不能與人合作, 對人漠不關心, 缺乏同情心, 有猜疑、嫉妒、退縮現象, 不能置身於集體, 與人格格不入。

兒童心理健康是需要進行培養的, 家長在進行培養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1、不要賄賂孩子。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係, 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2、不要太親近孩子。 應該鼓勵孩子同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 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3、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

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4、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 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 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5、不要欺騙和無謂的恐嚇孩子。 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

6、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這樣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 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7、不要過分誇獎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 略表贊許即可, 過分誇讚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

兒童心理不健康對其成長的危害是很大的,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培養兒童心理上的健康健全, 還需要結合以下方法進行:

遊戲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遊戲是幼兒的生命, 一日活動中遊戲是貫穿於始終的活動。 除了遊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 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 就能發揮發揮增效作用。 遊戲是合群性的養成、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 在角色遊戲中, 幼兒通過對遊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中, 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 自我意識的良好發展、合群情感的發展, 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展, 無疑是有意義的。 在實踐中, 我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遊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 有意義的。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遊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 我們歸納為三個原則:遊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 我們依據三大原則靈活採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角色遊戲、體育遊戲等。

通過遊戲, 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 增強合群意識, 提高合作的能力。

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 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 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 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 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 而不是就事論事, “陽春麵澆頭”外在式的;也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 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 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互相割裂開來。 我們在活動組織形式上採用融合模式, 實現“跑班制”, 打破班級界限, 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夥伴交往發展到混齡夥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我們利用幼兒研的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生活角,開展編織、繡花、擦皮鞋等活動,使兒童在共同合作中鍛煉能力,感受一種群體感。

體育活動和感覺統合訓練促進合群性發展

體育活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更是促進合群行為發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統訓練培養團隊精神、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

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夥伴交往發展到混齡夥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我們利用幼兒研的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生活角,開展編織、繡花、擦皮鞋等活動,使兒童在共同合作中鍛煉能力,感受一種群體感。

體育活動和感覺統合訓練促進合群性發展

體育活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更是促進合群行為發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統訓練培養團隊精神、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