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貌似古方欺人論--《醫學源流論》卷上

古聖人之立方, 不過四五味而止。 其審藥性, 至精至當, 其察病情, 至真至確。 方中所用之藥, 必准對其病, 而無毫髮之差。 無一味泛用之藥, 且能以一藥兼治數症。 故其藥味雖少, 而無症不該。 後世之人, 果能審其人之病, 與古方所治之病無少異, 則全用古方治之, 無不立效。 其如天下之風氣各殊, 人之氣稟各異, 則不得不依古人所制主病之方, 略為增減, 則藥味增矣。 又或病同而症甚雜, 未免欲兼顧, 則隨症增一二味, 而藥又增矣。 故後世之方, 藥味增多, 非其好為雜亂也。 乃學不如古人, 不能以一藥該數症, 故變簡而為繁耳,

此猶不失周詳之意。 且古方之設, 原有加減之法, 病症雜出, 亦有多品之劑, 藥味至十餘種。 自唐以後之方, 用藥漸多, 皆此義也。 乃近世之醫, 動雲效法漢方, 藥止四五味。 其四五味之藥, 有用浮泛輕淡之品者, 雖不中病, 猶無大害。 若趨時之輩, 竟以人參、附子、乾薑、蒼朮、鹿茸、熟地等峻補辛熱之品, 不論傷寒暑濕, 惟此數種輪流轉換, 以成一方, 種種與病相反, 每試必殺人, 毫不自悔。 既不辦病, 又不審藥性, 更不記方書, 以為此乃漢人之法。 嗚呼!今之所學漢人之方, 何其害人如此之毒也?其端起于近日之時醫, 好為高論以欺人。 又人情樂於溫補, 而富貴之家尤甚, 不如是則道不行。 所以人爭效尤, 以致貽害不息。 安有讀書考古深思體驗之君子,
出而挽回, 亦世道生民之大幸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