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承泣穴介紹

承泣穴是一個人臉部的一個重要的穴位。 這個穴位在面部, 瞳孔直下方, 在眼球與眼眶的下緣之間。 那麼,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穴位的一些特點以及治法。 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承泣, 經穴名。 出《針灸甲乙經》。 別名鼷穴、面髎、谿穴。 屬足陽明胃經。 陽蹻、任脈、足陽明之會。 在面部, 瞳孔直下, 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布有眶下神經分支, 動眼神經下支, 面神經肌支, 眶下動、靜脈分支及眼動、靜脈分支。 主治目赤腫痛, 迎風流淚, 夜盲, 色盲, 近視, 遠視, 口眼歪斜, 及急、慢性結膜炎, 白內障, 青光眼, 斜視,

視神經萎縮等。 直刺, 囑患者眼向上看, 輕輕固定眼球, 沿眶下壁緩緩刺入0.5-1寸, 不宜過深。 勿大幅度撚轉提插, 出針後局部壓迫1-2分鐘, 以防出血。

(1)承泣

承, 受也。 泣, 淚也、水液也。 承泣名意指胃經體內經脈氣血物質由本穴而出。 胃經屬陽明經, 陽明經多氣多血, 多氣, 即是多氣態物, 多血, 血為受熱後變為的紅色液體, 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熱。 胃經的體表經脈氣血運行是由頭走足, 為下行, 與其構成無端迴圈的胃經體內經脈部分, 氣血物質的運行則為散熱上行。 本穴物質即為胃經體內經脈氣血上行所化, 在體內經脈中, 氣血物質是以氣的形式而上行, 由體內經脈出體表經脈後經氣冷卻液化為經水, 經水位於胃經之最上部, 處於不穩定狀態,

如淚液之要滴下, 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

鼷穴, 地部之小洞也。 面髎, 面部之孔隙也。 溪穴, 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 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溝通陽明胃經體內與體表經脈, 氣血物質內外相通。

(3)陽蹺任脈足陽明之會。 本穴物質由胃經體內經脈氣血外出變化而來, 胃經體內經脈氣血出體表後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溫熱之氣, 氣血物質的陰陽相濟之性同於蹺脈, 故為蹺脈足陽明之會。 此外, 本穴的地部經水其性又同于任脈, 可循地部別走任脈的承漿穴, 故其又為任脈足陽明之會。

功能作用

將體內胃經的物質營養及能源輸送頭面天部及任脈、陽蹺脈等。

治法

寒則補之, 熱則瀉之, 無灸。

定位

承泣穴位於面部, 瞳孔直下,

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定位此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的姿勢。

解剖

承泣穴在眶下緣上方, 眼輪匝肌中, 深層眶內有眼球下直肌, 下斜肌;有眶下動、靜脈分支, 眼動、靜脈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經分支及動眼神經下支的肌支, 面神經分支。

主治

目赤腫痛, 流淚, 夜盲, 眼瞼瞤動, 口眼歪斜。 近視、夜盲、眼顫動、眼瞼痙攣、角膜炎、視神經萎縮、眼睛疲勞、迎風流淚、老花眼、白內障等常見的多種眼部疾病, 當然需要採用其他相關穴道一同治療才能取得顯著效果。 此穴是穴道療法中治療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操作直刺, 囑患者眼向上看, 輕輕固定眼球, 沿眶下壁緩緩刺入0.5-1寸, 不宜過深。 勿大幅度撚轉提插, 出針後局部壓迫1-2分鐘,

以防出血。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結膜炎、近視、遠視、散光。 青光眼、斜視、白內障、視神經萎縮、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等。

配伍

承泣配風池、睛明, 耳尖放血, 有疏風清熱, 瀉火解毒的作用, 主治目赤腫痛。

承泣配足三裡、合穀、攢竹、風池, 有補益氣血, 祛風清熱的作用, 主治眼胞瞼外翻及口眼歪斜。

結語:通過以上的介紹, 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都有了一個自己的明確的認識了吧!承泣穴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 我們遇到一些病症的話, 也可以通過按摩這個穴位進行治療和緩解一些病症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