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數者腑也, 數即有熱。 寸口脈數即為吐, 以有熱在胃管, 熏胸中熱在中, 煩滿渴;關脈微, 胃中有客熱, 尺脈數, 惡寒, 臍下熱痛, 小便赤黃。 ”
《千金方》:同《脈經》從略。
《活人書》:“氣血熱則脈微, 數者腑也, 數則為熱, 微為虛為熱。 ”
《四言舉要》:“數即熱證, 微則陽盛, 數脈屬陽, 微脈主腑, 主吐主狂, 有力為熱, 無力為瘡。 ”
《診家樞要》:“微為煩滿, 上為頭疼上熱, 中為脾熱口臭, 胃煩嘔逆, 右為頰熱目赤, 左下為小便黃赤, 大便秘澀。 ”
《外科精義》:“諸數為熱。 ”
《瀕湖脈學》:“數脈為陽熱可知, 只將君相火來醫, 寸數咽喉口舌瘡, 吐紅咳微肺生瘍, 當關胃火拼肝火,
《診家正眼》:“數脈主腑, 其病為熱, 寸數喘咳、口瘡, 肺癰;關數胃熱邪火上攻;尺為相火遺濁淋癃。 有力實火, 無力虛火;陽數君火, 陰數相火;右數火亢, 左數陰戕。 ”
《醫學入門》:“數亦熱極脈也, 主心煩發狂, 數而有力則為熱, 無力瘡瘍痛癢亟。 上見煩熱與頭疼, 中為口臭兼嘔逆;左則目赤肝火炎, 左下二便閉而赤。 ”
《醫宗必讀》:“數脈主腑、主吐、主狂, 有力實熱, 無力虛瘡。 ”
《古今醫統》:“數為陽盛, 氣血燔灼, 左寸數兮惡吐頭疼, 右寸數兮肺全火爍;左關數緊脅痛, 右關數兮口臭;左尺數而或止, 俱主赤尿淋濁, 右尺數臨糞燥。 ”
《景嶽全書》:“數脈為寒熱, 為虛勞, 為外邪, 為癰瘍。 暴數者多外邪, 久數者必虛損;數而無力仍是陰證。 ”
《脈確》:“數脈寸為喉舌疼,
《醫宗金鑒》:“數熱主腑, 有力實熱, 無力虛瘡。 ”
《脈訣刊誤集解》:“數者陽也, 數則為熱, 數為腑病, 邪則為熱, 病則為虛, 數則煩心。 ”
《脈訣啟悟注釋》:“數主腑熱, 其病為陽。 右寸脈數, 肺癰喘咳;左寸脈數, 火炎口瘡;左關脈數;肝膽火邪;右關脈數, 肺胃實熱;左尺脈數, 遺濁淋閉;右尺脈數, 燥結便紅。 有力實火, 無力虛火。 陽數君火, 陰數相火。 左數陰傷, 右數火亢。 ”
《脈訣匯辨》:“數脈主腑, 其病為熱;左寸數者, 頭痛上熱, 舌瘡煩渴;數在左關, 目淚耳鳴, 左顴發赤;左尺得數, 消渴不止, 小便黃赤。 右寸數者, 咳嗽吐血, 喉腥嗌痛;數在右關, 脾熱口臭, 胃反嘔逆;右尺得數, 大便秘澀, 遺濁淋癃。 有力實火, 無力虛火。 ”
《脈義筒摩》:“數脈主陽盛燔灼,
《脈學闡微》:“數主陽盛, 屬熱屬火, 凡熱性病, 脈數心煩是病勢進展。 數主陰虛, 數大而虛, 為精血耗竭之脈, 病久陰傷, 形成陰虛陽亢。 左寸數上熱頭痛, 咽痛;喉痛, 口舌生瘡, 左關肝熱目赤, 煩滿, 脅痛, 左尺附脹, 尿赤, 淋痛, 便燥;右寸咳嗽吐血, 喘逆, 脾膿瘍;右關胃熱吐酸, 灼心, 嘔惡, 腹痛, 不思食;右尺侵血, 淋濁, 遺精, 腰痛。 ”數脈主病, 諸家均言為熱, 為虛。 因熱邪內盛, 氣血運行加快, 故脈來一息五六至以上;由於邪盛而氣強, 正邪鬥爭劇烈, 故數而有力, 為實證。 久病, 脈來數而無力, 是陰虛內熱證;若脈數而無根,
《脈訣匯辨》說:“數在左關, 日淚耳鳴, 左顴發赤。 ”因左關配肝膽, 肝開竅於目, 膽經繞耳際, 人耳中, 肝膽火氣上擾, 以致目多淚, 耳鳴;左顴發赤, 是援引《素問·刺熱論》“肝熱病者, 左頰先赤”之說, 取色脈相合之義。 因肝屬木, 稟生髮之陽氣, 而陽從左升, 故肝之病色, 見於顏面左側。
《診家正眼》與《脈義簡摩》均言“右數火亢, 左數陰戕”。 陰戕, 《脈訣啟悟》稱為“陰傷”, 這著重是指尺脈而言, 右尺主命門(火), 左尺主腎(水), 故右尺數為相火亢;左尺數為腎水受傷。 陰虛則生內熱。 所以《瀕湖脈學》說:“尺屬滋陰降火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