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證施治
l.急性盆腔炎
(1)發熱期(熱毒壅盛證)
主證:高熱寒戰, 腹痛拒按, 帶下黃濁, 或膿帶腥臭, 腹脹便秘或搪而不爽, 口乾舌燥, 小便黃赤, 舌苔黃厚或膩, 脈滑數或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 化瘀止痛。
方藥:①銀翹紅醬解毒湯(臨床驗方)。
銀花30g, 連翹30g, 紅藤30g, 敗醬草30g, 丹皮9g, 生山桅10g, 赤芍10g, 延胡索12g, 川楝子10g。
②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加減。
生大黃(後下)9g, 牡丹皮12g, 赤芍12g, 薏仁15g, 銀花15g, 敗醬草39g。 蛇舌草30g。
加減:熱重者, 加生石膏30g、黃連3g;大便裡急者, 加葛根9g、黃蘋9g;腹痛者, 加失笑散(包)9g、沒藥6g、乳香9g;腹脹者, 加枳實9g、川樸9g;帶多腥臭者, 加土茯苓15g、茵陳12g、椿根皮10g;高熱神昏者,
(2)癥瘕期(瘀熱互阻證)
主證:發熱惡寒, 或低熱起伏, 少腹脹痛, 或疼痛拒按, 腰能酸痛, 帶下量多色黃, 盆腔包塊增大, 壓痛明顯, 苔黃膩, 舌質紅, 脈弦數。
治法:活血化瘀, 清熱利濕。
方藥:①棱莪消積湯(臨床驗方)。
三棱10g, 莪術10g, 丹參10g, 赤芍9g, 桃薏仁各12g, 延胡索12g, 丹皮12g, 紅藤30g, 敗醬草30g, 炙乳沒各6g。
②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加減
金銀花12g, 甘草節9g, 穿山甲9g, 皂角刺12g, 當歸尾12g, 赤芍12g, 乳香9g, 沒藥9g, 天花粉12g, 陳皮6g, 防風9g, 貝母12g, 白芷12g。
加減:腹脹者, 加大腹皮20g、川椅子12g、積實9g;便秘者, 加生川軍(後下)6g或全瓜萎10g;白帶多者, 加黃柏12g、椿根皮15g;炎性包塊者, 加皂角刺15g。
2.慢性盆腔炎
(1)濕熱壅阻證
主證:低熱起伏, 少腹隱痛或腹痛拒按, 帶下增多, 色黃粘稠有穢氣, 尿赤便秘,
方藥:銀甲方(臨床驗方)
金銀花12g, 鱉甲15g, 連翹12g, 升麻9g, 紅藤3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2g, 生蒲黃12g, 春根皮15g, 大青葉9g, 茵陳15g, 桔梗9g, 琥珀末3g。
加減:發熱者, 加柴胡9g、黃蘋9g;大便幹結者, 加桃仁9g、大黃9g。
(2)氣滯血癌證
主證:少腹兩側吊痛或脹痛、刺痛拒按, 腰骶酸痛, 腹脹便秘, 帶下增多, 色黃或白, 月經不調, 婚久不孕, 苔薄, 舌質黯而有瘀點, 脈細弦。
治法:活血化瘀, 理氣止痛。
方藥: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
當歸10g, 川芍5g, 延胡索15g, 五靈脂20g, 乳沒藥各5g, 川楝子10g, 小茴香log, 劉寄奴10g, 焦山桅12g。
加減:低熱者, 加紅藤30g、敗醬草30g、蒲公英15g;經下不暢者, 加益母草l 5g、紅花6g, 路路通12g;腹痛較甚者, 加失笑散(包)10g、艾葉9g、血竭o.6g;便秘者, 加生川軍(後下)6g、枳實10g。
(3)寒濕凝滯證
主證:少腹冷痛, 或脹或如針刺, 遇熱痛減, 腰骶酸痛, 經行或勞累後加劇, 月經後期, 量少有血塊, 帶下清稀, 量多, 舌質淡胖或瘀斑, 脈沉遲。
治法:溫經化濕, 理氣活血。
方藥: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加減。
桂枝6g, 茯苓10各桃薏仁各10g, 丹皮10g, 赤芍l0g, 艾葉6g, 香附12g, 烏藥10g, 小茴香10g, 失笑散(包)12g, 炙甘草5g。
加減:盆腔炎性包塊較大者, 加三棱9g、莪術9g, 或血竭6g、澤蘭葉10g;痛經嚴重者, 加胡延索15g、川楝子12g;下腹冷痛者, 加吳榮英5g、胡蘆巴10g。
(4)肝腎不足證
主證:下腹隱痛, 久久不息, 帶多清稀, 腰酸膝軟, 頭暈耳鳴, 苔薄, 質黯, 舌邊有瘀斑, 脈細弦。
治法:調補肝腎, 理氣和營。
方藥:歸芍地黃丸(驗方)。
當歸l0g, 炒白芍15g, 熟地12g, 山萸6g, 山藥12g, 澤瀉10g, 丹皮6g, 獲苔10g, 杞子10g, 雞血藤15g, 川楝子12g, 炙甘草3g。
加減:氣虛者, 加黨參10g、黃芪15g、炒白術10g;血虛者,
(二)中成藥
1.四季青注射液12~16mL加人5%GSl000mL靜脈滴注, 或四季青注射液2mL, 肌肉注射或四季青片, 每日3次, 每次5片, 口服。
2.穿心連注射液10mL加入5%GS20mL靜脈推注(急性期)。
3.雙黃連3.6g加入5%GS500mL靜脈滴注。
4.抗炎靈片, 每日4次, 每次4片, 口服。
5.牛黃解毒片, 每日2次, 每次3片, 用於腸粘連大便不暢者。
6.茴香橘核丸, 每日2次, 每次6~9g, 用於腹脹氣滯者。
7.丹參注射液16mL加入5%GS500mL中靜脈滴注。
8.複方當歸注射液2mL, 肌肉注射, 每日2次。
9.莪術注射液2mL, 肌肉注射, 每日2次。
10.銀黃注射液2mL, 肌肉注射, 每日2次。11.婦樂沖劑, 每日2次, 每次2包, 連服l~3月。
12.婦科千金片, 每日3次, 每次6片, 2週一療程。
13.婦炎淨沖劑, 每日3次, 每次1包, 連服20天。
14.康婦消炎栓, 每日1次,
(三)其他療法
1.中藥灌腸
(1)紅藤湯:紅藤30g, 敗醬草30g, 蒲公英30g, 鴨趾草30g, 紫花地丁30g。 上藥濃煎成100mL, 保留灌腸20分鐘, 每日一次, 10次為一療程。 (慢性期)
(2)虎杖30g, 紅藤30g, 乳沒藥各10g。 用法同上。
加減:有炎性包塊者, 加三棱10g、莪術10g、桃仁9g;腹痛較甚者;加延胡索30g, 青陳皮各12g;腹冷痛嚴重者, 加附子9g。
2.外敷
(1)金黃膏外敷下腹部, 每日一次, 適用於急性期。
(2)新鮮蒲公英250g搗爛如泥, 加白酒調勻, 外敷下腹部, 適用於急性期。
(3)風寒砂敷腹痛處, 每日1次, 每次用時炒熱加食醋調勻, 每包可反復使用5~7天適用於慢性期。
(4)透骨草、追地風各15g, 防風、荊芥、當歸、艾葉各10g, 白芷、良姜、蘇木、鶴虱各10g, 花核6g, 上藥研粗未, 入布袋紮緊袋口, 置溫水煮沸10~15分鐘, 稍冷取袋擠淨藥汁, 趁熱濕敷整腹痛處, 每次20~30分鐘,上藥可反復使用3~4日更換(有過敏者停用)
3.中藥離子透析法
(1)沒藥、三棱、莪術、生蒲黃、五靈脂、制香附各l0g,蛇舌草30g,川芎6g,濃煎120ml,直流電透人皮膚,隔日一次,10次一療程。適用於慢性期。
(2)丹參注射液10mL,稀釋到50mL,直流電透入,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適用於慢性期。
每次20~30分鐘,上藥可反復使用3~4日更換(有過敏者停用)3.中藥離子透析法
(1)沒藥、三棱、莪術、生蒲黃、五靈脂、制香附各l0g,蛇舌草30g,川芎6g,濃煎120ml,直流電透人皮膚,隔日一次,10次一療程。適用於慢性期。
(2)丹參注射液10mL,稀釋到50mL,直流電透入,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適用於慢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