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疾病百科 心率失常是什麼呢

心律失常的的症狀表現

一、竇性心動過緩

這種心律與心動過速相反, 心率過慢, 低於60次/分, 嚴重影響心、腦等主要臟器的供血而出現頭昏、眼花等症狀。 多見於血管神經性昏厥, 高顱壓, 粘液性水腫, 阻塞性黃疸, 洋地黃等藥物中毒。

二、竇性心律不齊

竇性心律不齊是心率快、慢顯著不等, 有的心率快慢隨呼吸呈週期性變化, 一般是吸氣時逐漸增塊, 呼氣時減慢;有的心律不齊與呼吸無關;有的心室時相性竇性心律不齊, 多見於高度的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

三、竇性靜止

人的心臟有節律的跳動, 是由傳於心臟的叫做竇房結啟動的,

有了衝動才出現心臟跳動。 如果因為藥物中毒(如洋地黃, 乙胺碘呋酮, 乙醯膽鹼等)則會出現竇性靜止。 其他心臟疾病, 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也可出現竇性靜止, 這是一種危險的心律失常, 發現病人無脈搏或血壓明顯下降, 應及時請求急救。

四、病竇綜合征

這種心律失常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各種心律失常的特殊表現, 既有竇房結的起搏功能障礙, 又有竇房結傳導障礙。 病人多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失眠、反應遲鈍等改變, 嚴重時可危及病人生命。

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是常見的心律失常的症狀。 各種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 偶發房性期前收縮可使冠狀動脈血流量減低5%,

偶發 室性期前收縮降低12%, 頻發性的室性期前收縮可降低25%, 房性心動過速時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35%, 快速型房顫則可降低40%, 室性心動過速時冠狀動 脈血流量減低60%, 心室顫動時冠狀動脈血流量可能為零, 這是心律失常的症狀。

第二、腦動脈供血不足, 不同的心律失常對腦血流量的影響也不同, 頻發性房性與室性期前收縮, 腦血流量各自下降8%與12%。 室上性心動過速下降14%~23%, 當心室率極快時甚至達40%。 室性心動過速時可達40%~75%, 這是心律失常的症狀。

第三、腎動脈供血不足, 心律失常發生後, 腎血流量也發生不同的減少, 同樣是常見的心律失常的症狀。 頻發房性期前收縮可使腎血流量降低8%, 而頻發室性期前收縮使腎血流量減少 10%;房性心動過速時腎血流量降低18%;快速型心房纖顫和心房撲動可降低20%;室性心動過速則可減低60%。

臨床表現有少尿、蛋白尿、氮質血症等都 是心律失常的症狀。

心律失常的治療方法

永久性房顫是不能恢復為竇性心律的心房纖顫, 這類心律失常患者心房持續不規則顫動, 而不是像正常人一樣有規律的搏動, 由於心房的神經衝動不規則下傳, 心室不規則地跳動。 永久性房顫的治療不以轉複為正常竇性心律為目的, 而主要為控制心室跳動的頻率, 同時需要抗凝治療。

洋地黃類藥物可以減慢永久性房顫患者的心室率, 並且具有正性肌力作用, 就是說能讓心臟有力地收縮, 因此特別適合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房顫患者。

由於洋地黃類藥物減慢心室率的機制是通過迷走神經, 抑制房室結傳導, 洋地黃類藥物可以滿意控制睡眠與靜息時房顫的心室率。

β受體阻滯劑可以拮抗交感神經活性;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可以通過阻斷心肌細胞的鈣離子通道而減慢房室傳導, 減慢心室率, 不但對睡眠或靜息狀態患者可有效控制心室率, 對運動時的患者依然有效。

永久性房顫患者的心房血流產生湍流, 容易在左心房壁上形成附壁血栓, 血栓脫落容易造成周圍動脈栓塞, 最嚴重的就是腦栓塞。 預防栓塞性疾病的方法就是需要長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藥物, 如阿司匹林片、華法林片。 由於這些抗凝、抗血小板藥物服用過量容易造成出血,

因此應密切監測凝血象, 從而調整用藥劑量。

心律失常的預防方法

一氧化碳進入血流, 因其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比氧大250倍, 而使碳氧血紅蛋白增加, 使血紅蛋白運輸氧的能力減低, 使組織器官缺氧。 吸入一氧化碳可使血脂增多,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壁上脂質沉著增多, 故一氧化碳亦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

酒精能夠刺激脂肪酸從脂肪組織釋放, 使肝臟合成前β脂蛋白增加。 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在血中消除得慢, 加重高脂血症, 即使每日飲少量烈性酒, 也可以促進肝臟膽固醇的合成, 引起血中膽固醇及中性脂肪含量增高, 從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