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西遊記》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傍門見月明”中,
有一首唐僧抒發情懷的詩。
其詩曰:
自從益智登山盟,
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
途中催趲馬兜鈴。
尋坡轉澗求荊芥,
邁嶺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瀝,
茴香何日拜朝廷?
這首詩選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馬兜鈴、荊芥、伏苓、防己、竹瀝、茴香等九味中藥。
雖然藥的功能與詩的內容無關。
但這些藥名卻揭示了《西遊記》的情節,
頗值玩味。
“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經”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駕親自為禦弟三藏餞行,
並與眾官送出長安關外;“三棱子”指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這三個徒弟;馬兜鈴正是唐僧師徒與小白龍馬一起“乘危遠邁杖策孤征”,
匆匆趕路的形象和聲音;“茯苓”是指西天如來佛祖;“防己”“竹瀝”指唐僧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象新采的竹莖,
經火炙後瀝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諧音回鄉,
只取經成功返回唐朝。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從近二千味中藥的藥名中,
選擇了能表達小說內容的幾味,
藉中藥名稱和全詩渾然一體,
巧妙地緊扣小說的主要情節,
令人拍案叫絕。
在第二十八回裡,
吳承恩還用藥名寫了一首《西江月》的詞,
描寫孫悟空對進犯花果山殘殺眾猴兒的獵戶,
進行抵抗的情景:
石打烏頭粉碎,
沙飛海馬俱傷。
人參官桂嶺前忙,
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難歸故里,
檳榔怎得還鄉?屍骸輕粉臥山場,
紅娘子家中盼望。
這裡用了烏頭、海馬、人參、官桂、朱砂、附子、檳榔、輕粉、紅娘子9個中藥名,
生動地描寫了當時激烈拼殺和獵戶殘亡的戰鬥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