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治療嬰兒濕疹的方法是什麼呢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 其實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是孩子患上這樣的問題, 對皮膚肯定有傷害, 如果長期得不到治療的話, 很可能造成孩子毀容, 因此, 我們總結了一些治療的方法, 主要是介紹中醫治療法:

嬰幼兒濕疹又稱“奶癬”, 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 主要是顯示嬰兒2—3個月的時期最為敏感, 一般情況在嬰兒2歲以後發生的概率會減小。 嬰幼兒濕疹大多發生在面頰、額部、眉間和頭部。 如圖:

嚴重時軀幹四肢也會出現, 如:

因此, 我們軍訓因果效應, 繼而應對嬰幼兒濕疹的原則是:找出原因,

對症治療, 合理餵養, 精心護理, 重視預防。

中醫治療

我們中醫對人體疾病的出發點就是人的體質, 氣血為主要根源。 中醫認為小兒濕疹多因飲食失調, 內蘊濕熱, 外受風濕熱邪所致。 嬰兒體質弱, 皮膚嫩, 受不得太熱。 因而臨床上分幹性(丘疹性)、濕性(糜爛性)兩型。 常反復發作, 並多伴有胃腸道消化障礙症狀。 中醫的治療方法多會用內外兼治法, 內服藥以清熱、解毒、涼血、滲濕為主, 外用藥根據幹性、濕性之不同, 予以不同處理。 臨床證治如下:1。 幹性(丘疹性)病例疹如粟粒大, 癢痛相兼, 起白屑如疥癬, 疹隱紅而乾燥, 此多偏熱。

內服藥:治以清熱解毒為主。 處方舉例:連翹9g、黃柏6g、馬齒莧9g、青黛3g、地膚子9g、蟬衣3g、澤瀉9g。

外用藥: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敗醬草15g,

煎濃液外洗, 或②鮮馬齒莧(適量)洗淨搗成泥外敷, 每天換藥1次。

2。 濕性(糜爛性)病例濕疹部浸潤滲出液較多, 或有膿性分泌物, 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 有腥味, 局部發紅且癢甚, 此多偏濕。

內服藥:治以涼血滲濕為主。 處方舉例:生地9g、青黛3g、敗醬草15g、紫草3g、馬齒莧9g、荷葉6g、地膚子9g、土茯苓9g。

外用藥:①青黛粉3g、黃柏粉9g、混合外撒, 或香油調勻外塗, 每日1~2次;或②輕粉3g、松花粉9g、黃柏粉9g、青黛粉3g, 香油調勻外塗, 每日1~2次;或③蒼術粉、黃柏粉等量, 植物油調外敷, 每日1~2次。

注意事項:①濕性時只敷藥, 忌用熱水洗, 待其結痂後痂落自愈;②幹性、濕性均忌食辛辣、魚腥、刺激性食物。

中醫就是主要講究人體的氣血問題, 孩子患上濕疹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的飲食不合適, 而中醫治療,

就是從人體本身去調理。 內外兼施, 更容易從根本上祛除濕熱。 改善嬰兒濕熱乾燥的體質。 因此, 一定要注意嬰兒的飲食, 要保持均衡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