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寶寶發燒退熱 該出手時就出手

目前正值冬季, 氣溫多變, 兒科門診的病人漸漸多起來, 特別是夜間發熱的急診病人。 一天深夜2點, 一位家長懷抱1歲多的幼兒來到醫院, 幼兒因發燒導致高熱驚厥, 來到醫院時神志不清、四肢抽動、牙關緊閉、口唇發紺。

該患兒的家長從一些科普文章得知, 小孩發熱時不要隨便使用退熱藥, 以免掩飾症狀, 影響醫生對疾病的診斷, 於是, 儘管家中有退熱藥, 也不敢擅自應用, 趕緊送孩子上醫院。 在送院途中患兒就發生抽搐了。 送到醫院時測患兒體溫達39.7攝氏度。 經醫生處理後, 患兒體溫下降, 隨後安靜入睡。

其實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很多見。 隨著醫學知識的漸漸普及, 很多家長從一些報刊雜誌上瞭解到很多醫學知識, 其中, 小兒發熱時不要隨便用退熱藥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一個常識了。 誠然, 不亂用藥沒錯, 但是不亂用並不等於不用。

發熱是嬰幼兒感染病原微生物後常見的臨床症狀, 它是機體的適應性反應, 也是機體的抗感染機制之一, 且能為醫生診斷疾病和判斷預後提供資訊。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發熱也是一件好事。 而退熱處理不當則可挫傷機體的自然防禦能力及影響醫生對疾病的診斷。 因此, 在未弄清小兒發熱的性質之前最好不要用退熱藥。

同時發熱也存在有害的一面, 如發熱可引起頭痛、肌肉疼痛、厭食及全身不適等。

5歲以下的小兒有引起高熱驚厥的危險, 體溫高於42攝氏度則可導致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害。

因此, 若小兒體溫超過了38.5攝氏度, 而家長就要考慮用藥物或物理降溫, 先緩解症狀, 然後再送往醫院。 尤其是既往有高熱驚厥史的患兒, 更應及時退熱, 否則持續高熱有引起腦細胞損傷的危險。

前面提到的那位家長如果懂得這些知識, 觀察患兒的發熱情況, 當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時應用退熱藥, 再到醫院就診, 則可能避免抽搐。 因此, “小兒發熱不能輕易退熱”有個前提, 那就是高熱除外。

瞭解了這些後, 究竟該如何在家中護理發熱的患兒呢?

首先, 家裡應常備體溫計, 以便隨時測量患兒體溫, 一般在38.5攝氏度以下可不著急退熱,

直接送往醫院請醫生診治。 若在38.5~39攝氏度之間可給予中成藥退熱, 39攝氏度以上患兒應用解熱抗炎藥退熱。 有高熱驚厥病史的患兒, 可在38.5攝氏度時給予退熱藥, 同時應用鎮靜劑。

其次, 應備有兩種或以上不同成分的退熱藥。 因同一種退熱藥反復應用時, 原則上應間隔4~6小時, 故在4~6小時之內仍高熱不退者, 應改用其他的退熱藥。 退熱藥起效時間大約為20~40分鐘, 其間應多飲水。

一旦發生高熱驚厥, 應急措施如下:

1.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 頭偏向一側, 以防分泌物或嘔吐物堵塞氣道或被吸入;

2.保持安靜, 解開患兒衣帽以利散熱;

3.對已出牙的孩子, 應用匙柄或筷子或手巾墊入上下牙之間, 保護舌頭, 防止抽搐時被咬破;

4.用溫水擦頭頸部、腋下、大腿根部,

或冷水敷額部;

5.手指壓人中(鼻與上唇正中中點)和湧泉穴(足心處);

6.抽搐停止後即予服退熱藥, 並送醫院處理。

另外, 談談物理降溫的問題。 物理降溫是指採用物理方法如冷敷、溫水浴或酒精浴等方法使體表溫度降低的一種方法。 但家長在應用時要小心, 切忌胸腹部濕敷。 因為過度的物理降溫可能導致患兒發生寒戰。

除此之外, 家長還應注意保持居室通風, 溫度、濕度適當。 發熱患兒的衣物亦不能太多或包得太緊, 否則不利散熱。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水分多, 以補充丟失的液體。

編輯推薦:

孩子發燒別忙輸液 副作用嚴重可危及生命

寶寶發熱有哪些利和弊?寶寶發熱其實沒那麼可怕

寶寶半夜發燒 媽媽怎麼辦?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