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針灸療法

①體針

取穴:足三裡、氣海、大椎。

操作:以提插撚轉平補平瀉淺為主。 足三裡針後加艾條溫和灸5~10分鐘, 以局部紅暈為度, 留針30分鐘, 10分鐘撚針一次;氣海單灸, 不針;大椎單針不灸, 得氣後小幅度持續撚針1~2分鐘, 有針感向下傳導為佳, 不留針。 每週3次, 3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本法適用於治療無症狀乙型肝炎病毒HBsAg攜者。 上法共治療32例, 其中轉陰8例, 滴度下降15例, 無效9例, 總有效率為71.9%。

②穴住照射

取穴:肝俞。

操作:採用近紅外治療資訊儀, 作穴位輻照。 患者取坐位, 照射頭距體表1~3ch, 調製資訊頻率為1O0次/分, 輻照功率1~5mw/cm2, 每日輻照1次, 每次40分鐘,

3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上法共治療40例慢性活動型肝淡的病人, 有效27例, 無效13例, 有效率為67.5%。

③穴住鐳射照射

取穴;主穴:肝俞、足三裡。 配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腹股溝淋巴結。

操作:用氦氖鐳射治療儀, 輸出功率為2毫瓦, 光束波長6328A, 光源與穴位距離15~30釐米, 以點龍膽紫液為標誌, 每穴每次照射10分鐘, 左右穴交替使用, 每日1次, 10次為一療程, 療程間隔7~10天。

療效:上法治療43例, 治癒21例, 顯效9例, 有效6例, 無效7例, 總有效率為83.7%。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