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因頸椎間盤退變, 導致周圍組織如肌肉筋膜、脊髓、神經、血管等受損, 並由此引起的臨床症狀體征的頸椎退變性疾病。 調查研究表明, 50歲左右的人有25%患過或正在患頸椎病, 60歲達50%,70歲則更高。 可見頸椎病是臨床多見的多發病之一。
中醫理論認為, 感受外邪, 跌撲損傷、動作失度, 可使頸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故頸部疼痛、僵硬、酸脹;肝腎不足, 氣血虧損, 督脈空虛, 筋骨失養, 氣血不能濡養腦竅, 而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耳聾;經絡受阻, 氣血運行不暢, 導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狀。 頸椎病主要與督脈、手足太陽經密切相關。
取穴:阿是穴。
操作方法:以中粗火針, 速刺法, 點刺不留針, 深度0.2~0.3寸, 在局部不同位置點刺3~6針。
按語:頸部、肩部穴位針刺不宜過深。
頸椎病火針療法二
取穴:增生的椎體旁夾脊穴、相鄰上下椎體夾脊穴、相鄰兩棘突之間凹陷處、血壓點(第6、7頸椎間旁開2寸處)。
操作方法:以細火針或中火針, 點剌不留針, 深度0.3~0.5寸。
頸椎病火針療法三
取穴:肩髃、曲池、三陽絡、養老。
操作方法:以細火針或中粗火針, 點刺肩髃、曲池、三陽絡, 養老穴速刺不留針, 深度0.3~0.5寸。
按語:此法適用於上肢疼痛或發涼患者。
療程:每週3次, 5次/療程, 治療2~3個療程。